翱翔数仞间,何异九万里。
大道荡无名,无彼亦无此。
倬哉元规翁,斯言迨尽矣。
一物自太极,志士摽高拟。
鹏乎与蜩鸠,涉辩非至理。
有形相变化,不出六合里。
飞跃涉程途,底用嘲远迩。
乃识逍遥游,潨远发玄旨。
讲罢四窗闲,忘言空隐几。
翱翔数仞间,何异九万里。
大道荡无名,无彼亦无此。
倬哉元规翁,斯言迨尽矣。
一物自太极,志士摽高拟。
鹏乎与蜩鸠,涉辩非至理。
有形相变化,不出六合里。
飞跃涉程途,底用嘲远迩。
乃识逍遥游,潨远发玄旨。
讲罢四窗闲,忘言空隐几。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继先的作品,名为《同石元规讲鹍鹏偶书》。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逍遥游的理解和向往,以及对高远志向的追求。
"翱翔数仞间,何异九万里。大道荡无名,无彼亦无此。"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超脱物外、不受世俗羁绊的心境,作者通过比喻手法,将“翱翔”比作自由自在的飞行,强调了追求精神自由和高远目标的重要性。
"倬哉元规翁,斯言迨尽矣。一物自太极,志士摽高拟。" 这两句中,“元规翁”指的是道家修炼之人,而“斯言迨尽矣”表明了作者对此类思想的认同和赞同。“一物自太极”则是出自《易经》,意指万物皆来源于至高无上的“太极”,而“志士摽高拟”则强调了有志之士应当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鹏乎与蜩鸠,涉辩非至理。有形相变化,不出六合里。" 这几句通过对比鹏(大鸟)和蜩鸠(小鸟)的不同飞翔方式,表达了对于辩论和争执的不屑,以及对物质世界变换无常的洞察。
"飞跃涉程途,底用嘲远迩。乃识逍遥游,潨远发玄旨。讲罢四窗闲,忘言空隐几。" 最后几句则是作者对自己修行之路的总结和自我安慰,通过“飞跃涉程途”表达了对于修炼道路上的不懈追求,而“乃识逍遥游”则明确指出作者已经领悟到了逍遥游的真谛,并且在“四窗闲”的环境中,忘却了世间的言语和纷扰,只留下心灵深处的宁静与淡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鹍鹏之辩的借代,以及对逍遥游的追求和领悟,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以及高远目标的向往。
西母池边宴罢,赠南枝、步玉霄。
绪风和扇,冰华发秀,雪质孤高。
汉陂呈练影,问是谁、独立江皋。
便凝望、壶中珪璧,天下琼瑶。
清标。
曾陪胜赏,坐忘悉、解使尘销。
况双成与乳丹点染,都付香梢。
寿妆酥冷,郢韵佩举,麝卷云绡。
乐逍遥。
凤凰台畔,取次忆吹箫。
浓阴堆积,迥野空旷,将回微煦。
还是觉、早梅依旧,清艳枝枝攒晓树。
弄霁影、尽脂凝香蒂,琼削纤葩竞吐。
对几处园林,芳菲消息,都因传去。
取次台树,等闲院落,偏宜独擅芳步。
长恁恐、寿阳妆面,姑射冰肤成暗妒。
笑杏坞、共桃蹊夸丽,一霎狂风骤雨。
又争似、年年此际,先得东皇为主。
好似雪里精神,曾解恼、游人吟顾。
想当时折赠,端的凭谁付与。
荡醉目、恨同云阻。
画角声将暮。
想异时成实,和羹止渴,还应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