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艺当如郢匠斤,家鸡野鹜漫分群。
山阴妙法羲传献,江左名声薄继欣。
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
斯言举似秦溪后,三折君须子细分。
绝艺当如郢匠斤,家鸡野鹜漫分群。
山阴妙法羲传献,江左名声薄继欣。
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
斯言举似秦溪后,三折君须子细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名为《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写给友人的诗,探讨了诗歌创作和技巧交流的主题。
“绝艺当如郢匠斤”这句强调了艺术创作要达到极高的水平,就像古代郢匠一样,每一斤都要求精确无误。接着,“家鸡野鹜漫分群”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待文学创作的态度,即使是家里养的鸡和野外飞翔的鹜,也要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山阴妙法羲传献,江左名声薄继欣。”这里提到了山阴(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一带)的文学艺术,以及江左(长江以南地区,即现在的江苏、安徽等地)流传下来的美好声誉。诗人表达了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敬仰和继承。
“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这两句则是针对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浅薄之辈,他们只求外在华丽的形式,而忽视了深厚的内涵。诗人指出真正的好文章应该有强健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
最后,“斯言举似秦溪后,三折君须子细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建议,即像古代秦溪(今陕西周至县一带)那样的文学创作,需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这里的“三折”意指反复修改,追求完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和对前人文化遗产的尊崇,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学高标准、严谨态度的追求,以及对于真才实学的赞赏。
老年落魄犹非昔,破帽遮头谁识得。
不问水郭与山村,杖藜到处寻陈迹。
西丘地势一何壮,建国当年誇石勒。
竺师赖有佛图澄,问道从容降词色。
至今禅刹遗涧阿,松扉昼掩萦烟萝。
水流涓涓水乐奏,山木黯黯山禽歌。
樵人牧竖不敢到,竹径云断惟僧过。
有碑千年字漫灭,忍使老眼空摩挲。
神僧去久山无主,谁听塔上风铃语。
古往今来一笑间,不用悲歌泪如雨。
吾闻昔日西王母,鞭鸾宴罢瑶池侣。
萼绿双成夹宝幡,人间天上恣游处。
尔来八万六千春,二见桑田复为卤。
鍊丹曾度魏夫人,阅世应同皇太姥。
前年犹餐钟山玉,去年移家华阳曲。
华阳群仙争献寿,大茅起舞小茅续。
高堂鹤发云作裳,芳筵沆瀣羞鹔鹄。
吁嗟母兮不羡箫歌拥芳筵,还见珠树胜当年。
珠树花开艳五色,长与蟠桃共荐璇台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