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泉隔西屋,独夜寒自生。
开窗失山色,白云压前楹。
累尽得潇洒,去住俱不惊。
鼻息答僧钟,霜露入残更。
风泉隔西屋,独夜寒自生。
开窗失山色,白云压前楹。
累尽得潇洒,去住俱不惊。
鼻息答僧钟,霜露入残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詹本在夜晚住宿天台时的感受。首句“风泉隔西屋”写出了环境的宁静,清风和泉水声隔着西屋传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独夜寒自生”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寂静夜晚感受到的寒冷,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
“开窗失山色”描绘了诗人试图通过打开窗户欣赏山景,却发现山色已被云雾遮掩,只有白云压在前楹(屋檐),增添了神秘与深沉的意象。诗人虽然未能见到期待的山色,却从中体验到了“累尽得潇洒”,即在疲惫中找到了超脱与自在。
“去住俱不惊”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遇的淡然态度,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最后两句,“鼻息答僧钟,霜露入残更”,以细微的鼻息声回应远处寺庙的钟声,以及深夜的霜露,进一步渲染了静谧的禅意,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台之夜的景象,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超脱心境。
古有凫鹥诗,喜物游太平。
今见凫鹥乐,为作凫鹥亭。
夜安洲渚栖,昼无罗网惊。
群嬉固俦匹,适意相飞鸣。
春风藻荇稠,夜雨波澜清。
特以王泽深,遂此微物生。
飞甍枕秦台,缭绕寒芜城。
俯目瞰清泚,日羡凫鹥情。
自惟县令暇,朝夕亲编氓。
土瘠民半馁,役频民少宁。
嗟尔多蹙迫,岂与凫鹥并。
我心徒尔嗟,奈何存典刑。
尔劳悯以恕,尔重移之轻。
庶几皆有乐,共戴君聪明。
民安令亦暇,临流解尘缨。
卒岁可归去,白发南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