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蓬莱得姓名。坐中省识是飞琼。
琵琶翻作步虚声。
一自当时收拨后,世间弦索不堪听。
梦回凄断月胧明。
曾向蓬莱得姓名。坐中省识是飞琼。
琵琶翻作步虚声。
一自当时收拨后,世间弦索不堪听。
梦回凄断月胧明。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刘一止的《浣溪沙》。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中的意境十分迷离而又不失韵味。
"曾向蓬莱得姓名。坐中省识是飞琼。" 这两句通过对神话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岛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情怀。这里的“姓名”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认同与归属,而“飞琼”则是仙境中美妙音乐的象征。
"琵琶翻作步虚声。一自当时收拨后,世间弦索不堪听。" 这两句通过对琵琶乐音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现在音乐无法比拟的心情。“步虚声”形容琵琶声音的空灵飘逸,而“一自当时收拨后,世间弦索不堪听”则是对过往乐章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中所听之音的不满。
"梦回凄断月胧明。" 最后一句通过梦境和月光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感。梦醒之后,那种凄美而又短暂的月光似乎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总体来看,这首《浣溪沙》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情感丰富,通过对音乐和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词人超脱尘世、追求高远以及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