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将别普济二首·其二》
《将别普济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孤城淮北晚钟残,落日桥边送客鞍。

物外楼台秋更豁,山深松竹晚多寒。

窗风细细侵衣冷,檐雨萧萧到夜阑。

佳境欲留嗟不可,尘埃踪迹但悲叹。

(0)
注释
孤城:孤立的城池,形容环境偏僻或孤独。
淮北:淮河以北,地理位置。
落日:太阳即将落山,象征一天的结束。
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或生活的琐碎。
翻译
淮北孤城傍晚钟声断续,桥头夕阳下客人正上马离去。
秋天的楼阁之外景色更为开阔,山深处松竹丛中夜晚格外寒冷。
窗户缝隙间透出凉风,让衣服感到寒冷;屋檐下的雨声萧瑟,直到深夜。
美景想要停留,却无法如愿,只能感叹尘世纷扰,只留下悲伤的回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的画面,通过对环境和气氛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不舍之情。

"孤城淮北晚钟残"一句,以孤独的城堡为背景,传来了晚钟的声音,这种场景营造出一种萧索、荒凉的氛围。"落日桥边送客鞍"则具体描写了送别的情景,夕阳西下,朋友在桥边准备启程,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离别之情感。

"物外楼台秋更豁"一句,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强化了秋天的寂静与空旷。"山深松竹晚多寒"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和夜晚的宁静。

"窗风细细侵衣冷,檐雨萧萧到夜阑"两句,通过对细微之风和滴答之声的捕捉,使读者感受到室内外的凉意与湿润,更添了一份秋夜的凄凉。

最后,"佳境欲留嗟不可,尘埃踪迹但悲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致无法长久停留的无奈,以及面对过往痕迹所产生的哀愁。这里的“佳境”指的是送别时的环境和情感,而“尘埃踪迹”则象征着时间流逝、事物变迁,带有一丝宿命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情长存的美好愿望。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次韵郭传师宠寄闲居之什

小隐丹丘郡,安闲世虑空。

运筹边阃帅,昭代将家风。

牙帐霜矛白,宾筵舞袖红。

何时同把臂,醉伴钓鱼翁。

(0)

家学书怀·其一

儒林从昔蔼英猷,蚤步亨衢孰比俦。

四坐俊翘环策府,一时名位冠瀛洲。

九苞丹凤标文采,五总灵龟擅智谋。

东观退朝何所似,广文诗健欲凌秋。

(0)

诗一首

独倚阑干玩野塘,俄惊节物老春光。

绿杨阴密莺将懒,红杏枝空蝶不忙。

诗思漫沿芳草远,茶瓯微带落花香。

那堪风雨频催促,公子王孙亦断肠。

(0)

偈三首·其一

出定只消弹指,佛法岂用工夫。

我今要用便用,不管罔明文殊。

(0)

僧问乌喙义

知之百事不改旧,欲理情缘一笑哗。

画水成纹觅生灭,盘珠无影计横斜。

人言乌喙岂堪食,我见饭囊今是沙。

举措施为头踞地,逸群方解世吾家。

(0)

清侍者自长沙归云居来辞且乞偈余敛目想见清自遥田庄拄策而上将及到天亭回视诸峰如关种所作庐山夕阳图

到天亭下开春晓,丛摺万峰螺髻青。

瘦策缘云上峰顶,为谁妆点夕阳屏。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