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集贤裴公相国》
《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集贤裴公相国》全文
唐 / 韩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动天金鼓逼神州,惜别无心学坠楼。

不得回眸辞傅粉,便须含泪对残秋。

折钗伴妾埋青冢,半镜随郎葬杜邮。

唯有此宵魂梦里,殷勤见觅凤池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àixiǎojiāwèifānsuǒhòuxiánpéigōngxiāngguó
táng / hán

dòngtiānjīnshénzhōubiéxīnxuézhuìlóu
huímóufěn

便biànhánlèiduìcánqiū
zhéchāibànqièmáiqīngzhǒngbànjìngsuílángzàngyóu

wéiyǒuxiāohúnmèngyīnqínjiànfèngchítóu

注释
动天金鼓:形容鼓声巨大,震撼天地。
逼神州:逼近中原大地。
惜别无心学坠楼:舍不得分别,没有心情模仿古人坠楼以示决绝。
傅粉:指女子化妆。
残秋:秋季的末尾,象征凄凉景象。
青冢:古代王昭君墓,此处泛指女子的墓地。
杜邮:古地名,此处可能暗示男子的死亡之地。
凤池头:指朝廷或皇宫,凤池是宫廷池沼的美称。
翻译
震天的鼓声逼近了神州大地,离别之际我已无心效仿坠楼的悲情。
无法再回头告别那妆台上的容颜,只能含着泪水面对这凄凉的秋景。
陪伴我的金钗被埋在青冢之中,另一半镜子也随他葬于杜邮之地。
今夜,只有在梦中才能寻觅到你的踪影,在那朝廷重地凤池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名为《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集贤裴公相国》。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哀伤和对逝去美好时光怀念之情的诗篇。

“动天金鼓逼神州,惜别无心学坠楼。”这里的“动天金鼓”可能是指战争的声音,象征着战乱的来临;“逼神州”则暗示了国家的危机。“惜别”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不舍,“无心学坠楼”则是说作者在这样的时刻连学习的心情也没有了。

“不得回眸辞傅粉,,便须含泪对残秋。”这两句诗表现了无法与所爱之人再次相见的哀愁,以及对逝去秋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伤。“不得回眵”是说不能够回头看一眼,“辞傅粉”则是指与所爱之人告别。而“便须含泪对残秋”则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只能含着泪水面对快要过去的秋天。

“折钗伴妾埋青冢,半镜随郎葬杜邮。”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争中女性饰物被遗弃甚至埋葬的情形。古代女子常佩戴钗(一种首饰),而这里则是说这些钗在战乱中被折断,与妾伴随着一起被埋入青冢。而“半镜”则可能象征着美好的记忆和生活的破碎,随着死去的郎君一同葬于杜邮。

“唯有此宵魂梦里,殷勤见觅凤池头。”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即使是在梦中,也希望能够再次见到那些美好的场景。这里的“此宵”指的是夜晚,“魂梦里”则是说即便在梦中;“殷勤见觅凤池头”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追寻和珍视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中个人生活和爱情破碎的描述,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深切怀念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哀愁。

作者介绍
韩偓

韩偓
朝代:唐   字:致光   号:致尧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生辰: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猜你喜欢

偈二十七首·其九

炎暑蒸人汗似汤,盐官用底岂寻常。

轻摇休问犀牛在,拈出清风宇宙凉。

(0)

游普庆院

满目云烟万叠山,梵宫深锁翠微间。

市朝多少纷纷客,输却僧家一味闲。

(0)

诸禅人下火·其二

浮生岸树井藤,毕竟终归败坏。

这僧撩起便行,也是平生庆快。

著上没底芒鞋,抛下这个皮袋。

茶毗坛上火犹在,延寿堂中人又终。

方言□身浑□□,□□□同一梦中。

(0)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八

禅门泊将气如云,江北江南把要津。

莫怪林众闲未待,扫除佛祖要当人。

(0)

资福训童行颂·其二

心猿易纵安教纵,意马难调亦要调。

到老情尘扫不尽,出家四事恐难消。

(0)

至禅者求偈·其一

探竿影草闲家具,独弄单拈破笊篱。

口醭心灰诸漏尽,菱花不拭自光辉。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