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禅者求偈·其一》
《至禅者求偈·其一》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偈颂

探竿影草闲家具,独弄单拈破笊篱。

口醭心灰诸漏尽,菱花不拭自光辉。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的《至禅者求偈》之一,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禅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首句“探竿影草闲家具”,以“探竿”与“影草”构成画面,生动地展现了禅者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禅者生活的朴素与自在。这里的“家具”并非实际的物品,而是指禅者内心的安顿与自在,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次句“独弄单拈破笊篱”,进一步描绘了禅者的日常活动。在这里,“独弄”与“单拈”强调了禅者独自一人,专注于手中的事物,无论是“破笊篱”的过程还是结果,都体现了禅者对当下事物的全神贯注与内在的专注力。这不仅仅是对物品的处理,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净化。

后两句“口醭心灰诸漏尽,菱花不拭自光辉”,则直接揭示了禅者的内心境界。其中“口醭心灰”比喻禅者的心灵已经达到了一种纯净的状态,没有任何杂念与欲望的干扰。“诸漏尽”则进一步强调了禅者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彻底清净。最后一句“菱花不拭自光辉”以菱花自喻,象征着禅者内心的光明与纯净无需外在的修饰,自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不仅是对禅者个人修行成果的赞美,也是对禅宗精神的深刻诠释——真正的智慧与觉悟源自内心的觉醒与净化,而非外在的追求或装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者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禅者追求内心平静、超越世俗、实现自我觉醒的过程,以及最终达到心灵纯净、智慧光辉的境界。诗中充满了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厚造诣和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斋中读书

藤箧纷披拥蠹筠,日开黄卷代谈宾。

一经皓首心非悔,枉是无言对斲轮。

(0)

次韵和运使王密学新葺西亭移花之作

高斋新境断纤尘,曲圃芳畦豫记春。

今日且资移树法,明年应作看花人。

(0)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揖逊光尧德,重华愧有虞。

居然将菲质,正尔绍皇图。

履焘兼君父,文明炤典谟。

大恩浑未报,血泪一时俱。

(0)

题刁光胤画册.葵石图

中央正色殊堪重,况复丹心向太阳。

可信化工深意在,只教此本染宫黄。

(0)

梅花喜神谱·其四欲谢一十六枝

一梦在人间,东风吹不觉。

庄周鸿冥冥,胡恋花枝巧。

(0)

简施芸隐

雪后东风作峭寒,客怀零乱客眉攒。

杭州虽近西湖月,宁似湖州把钓竿。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