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三》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三》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博带峨冠对旧臣,三年缄口讳维新。

仅将儿戏尘羹事,付与尸居木偶人。

绍述政行皆铁案,党人狱起又黄巾。

即今刚赵来宣抚,犹信投戈是义民。

(0)
鉴赏

这首诗《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三)》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事件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首联“博带峨冠对旧臣,三年缄口讳维新”,描绘了朝廷官员在面对改革时的保守态度。"博带峨冠"形容官员的服饰庄重,"旧臣"指守旧的官员,"三年缄口"暗示了长时间的沉默,"讳维新"则表明他们反对变革。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描绘,揭示了保守势力对新事物的排斥与抗拒。

颔联“仅将儿戏尘羹事,付与尸居木偶人”,进一步批评了保守派对待改革的态度。"儿戏"比喻轻视改革,"尘羹事"暗示改革的琐碎与不被重视,"尸居木偶人"则形象地描绘了保守派在改革中的无能与被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保守派不作为、敷衍改革的不满。

颈联“绍述政行皆铁案,党人狱起又黄巾”,指出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绍述政行"可能暗指改革措施的推行,"铁案"意味着这些措施被视为不可动摇的法律或政策,而"党人狱起"则描述了因改革引发的政治迫害,"黄巾"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混乱或起义。这两句揭示了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尾联“即今刚赵来宣抚,犹信投戈是义民”,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与期待。"刚赵"可能是指当时的两位重要人物,"宣抚"意为安抚,"投戈"指的是放下武器,"义民"则指有正义感的民众。这一联既表达了对可能的和解与和平解决的希望,也隐含了对民众力量的尊重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政治事件的反思,展现了黄遵宪对保守与变革、权力与民意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渴望与忧虑。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送哲禅人杖锡访师兼简仲默和尚

杖锡老师七十八,眼如点漆眉如雪。

分明画出须菩提,坐听孤猿吟落月。

深山古寺天正寒,叶深一尺堆床前。

地炉烧火帘不卷,袈娑黑似垆中烟。

客来只恐放烟出,争奈山林藏未密。

喧喧道价满江湖,负笈挑囊固非一。

千里东归频寄声,乃翁终似有乡情。

目连鹙子神通妙,何必区区圆相成。

(0)

题捕鱼图

太湖三万六千顷,灵槎倒压青天影。

大鱼吹浪高如山,小鱼卷鬣为龙盘。

群鱼联腴伐桴鼓,势同三军战强卤。

长网大罟三百尺,拦截中流若环堵。

吴王宫中宴未阑,银丝斫脍飞龙鸾。

太官八珍奉公子,猩猩赪唇鲤鱼尾。

洞庭木落天南秋,黄芦满天飞白鸥。

江头吹笛唤渔舟,与君大醉岳阳楼。

(0)

赐扇

冠剑联鳷鹊,天风满建章。

宠光临白羽,节序届朱阳。

捧给罗中使,新裁总上方。

传宣天语近,披拂舜薰长。

不向三秋至,终令什袭藏。

愿言清惠溥,尽使热中凉。

(0)

与僧一然听钟

寥寥相对一灯明,数尽遥钟百八声。

题向山堂成故事,他年却好话平生。

(0)

箨冠

龙孙头角旧青霄,蜕甲斑纹永不凋。

偃月制成笼短鬓,切云剪就映高标。

都门挂后名心净,湖曲归来逸兴骄。

酒漉葛巾慵更著,行吟搔首自逍遥。

(0)

游补陀

梦想名山久,因之驾海来。

潮从天上涌,刹向屿中开。

金粟山为钵,莲花水作台。

磐陀望三岛,咫尺是蓬莱。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