噂噂元老语踦闾,沓沓群臣当殿趋。
玉磬赂人终听客,翠华到处即迁都。
预愁清酒黄龙约,尽倒天吴紫凤图。
忍听王孙路旁泣,延秋月黑乱啼乌。
噂噂元老语踦闾,沓沓群臣当殿趋。
玉磬赂人终听客,翠华到处即迁都。
预愁清酒黄龙约,尽倒天吴紫凤图。
忍听王孙路旁泣,延秋月黑乱啼乌。
这首诗《再述(其四)》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变革压力。
首句“噂噂元老语踦闾”描绘了老一辈官员在朝廷内外的议论纷纷,暗示了权力更替与决策的复杂性。接下来的“沓沓群臣当殿趋”,则展示了朝堂上大臣们忙碌而有序的景象,预示着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玉磬赂人终听客,翠华到处即迁都”两句,以“玉磬”象征朝廷的权威与礼仪,“赂人”暗示了政治交易与利益交换,“翠华”代表皇帝的出行,通过“迁都”这一重大举措,表达了政权变动的可能与影响。
“预愁清酒黄龙约,尽倒天吴紫凤图”中的“清酒黄龙约”可能暗指宴会或盟约,而“天吴紫凤图”则可能象征着天子的威严与祥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局势的担忧,以及对传统秩序可能受到冲击的预感。
最后,“忍听王孙路旁泣,延秋月黑乱啼乌”以王孙的哭泣和乌鸦的啼叫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社会底层百姓在变革中的痛苦与不安,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动态、政治决策、社会变迁等多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革的深刻思考与忧虑,体现了其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月汀家在帝王都,不藏歌舞唯藏书。
旧诧邺侯三万轴,君家所藏还有馀。
寄我一诗辞缜密,言言皆自书中出。
复来访我飞来阴,坐石分题更超轶。
西山落日催归轩,执手西风伤别魂。
他日终期到书室,一一与君重细论。
悠悠荒路间,能使客心恻。
千里无居人,茫茫但蓁棘。
东西失蹊径,南北迷阡陌。
室庐尽空虚,坟垄皆发掘。
日行畏虎狼,夜卧忧盗贼。
今日狐兔场,当年帝王国。
兴亡故常理,何为至斯极。
泪下如流泉,潸潸自沾臆。
否泰恒相代,乘时圣明出。
垂衣成至治,天下定于一。
四夷奉琛贽,万国尊王室。
礼乐复兴行,流离再安集。
鸡犬声相闻,田畴富黍稷。
徵以鸿雁诗,于焉在中泽。
谢客开山兴,深居寄草堂。
曲阑凭野色,虚牖敞晴光。
路转青林合,泉流碧涧长。
群峦分向背,平楚接微茫。
兰茝含幽洁,松筠傲雪霜。
玄猿啼夜月,青鹤舞朝阳。
地僻烟霞古,云深草树凉。
藤梢藏钓石,桂子落琴床。
为识禽鱼性,终辞鸳鹭行。
真曾脱颖出,祇作善刀藏。
不爱烧金术,唯留煮石方。
赋诗閒点笔,勘易静焚香。
酿酒应浮白,收茶自过黄。
秋来看㓢竹,春尽课劙桑。
水暖分鱼种,崖寒取蜜房。
人高徵士节,天动少微芒。
道在名难隐,身閒乐叵量。
更知齐指马,诚足傲羲皇。
萧散氛埃表,高风不可忘。
我爱岩间古樗栎,蔽日参云过千尺。
樵苏来往作阴凉,不为风霜变颜色。
匠氏入林持斧斤,材无大小皆选抡。
豫章楩楠岂复有,独以无用全其身。
山僧因得养生理,故以岩樗自为比。
只把樛枝庇本根,肯誇美干招残毁。
幽人志士当勿疑,听我朗诵岩樗诗。
纵为梁栋或易挠,岩下清风无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