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资福训童行颂·其二》
《资福训童行颂·其二》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偈颂  押[萧]韵

心猿易纵安教纵,意马难调亦要调。

到老情尘扫不尽,出家四事恐难消。

(0)
鉴赏

这首诗以“资福训童行颂(其二)”为题,由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人心比作难以控制的“心猿”和“意马”,表达了对人们内心情感波动与欲望难以自制的深刻洞察。

首句“心猿易纵安教纵”,形象地描绘了人心如同不受约束的野兽,一旦放任自流,便难以驾驭。这里的“纵”字,既指放任,也暗含了引导与教育之意,强调了心灵的引导与教育对于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次句“意马难调亦要调”,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将意念比作难以驯服的骏马,即便难以调教,也必须努力去调教,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时,需要通过自我反省与修行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后两句“到老情尘扫不尽,出家四事恐难消”,则从更深层次探讨了人生的终极追求与解脱之道。这里“情尘”指的是情感的困扰与束缚,“扫不尽”表达了即使到了老年,这些情感的困扰也无法彻底消除。而“出家四事”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四种苦:生、老、病、死,以及烦恼、无常、苦、空等佛教核心概念,暗示了即使出家修行,也难以完全摆脱人生的根本苦难。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解脱之道的探索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比喻与哲理的结合,展现了对人性、情感与生命本质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精神修养与解脱路径的探讨,体现了宋代佛教文化中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追求。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0)

北平十二咏·其四香水梨

香水传嘉号,轮囷碧玉团。

刀场惭误拟,饤坐喜同欢。

崖蜜清心润,壶冰溅齿寒。

宣城空斗大,气味敢同看。

(0)

调笑令

花径。花径。添个愁人孤影。夜深月冷风寒。

何处高楼笛残。残笛。残笛。吹破早梅悄息。

(0)

徙倚

自伤蓬迹远,常羡旅鸿归。

昨得家人信,青山满蕨薇。

(0)

娑罗树歌

娑罗珍木不易得,此树惟应月中植。

想见初从西域移,山中有人多未识。

海桐结蕊松栝形,千花散尽七叶青。

山禽回翔不敢集,虚堂落子风泠泠。

楚州遗碑今已偃,峨眉雪外双林远。

未若兹山近可游,灵根终古蟠层巘。

繁阴亭午转团圞,回睇精蓝路几盘。

凭教紫府仙山树,写入披香殿里看。

(0)

京馆闻莺

天风吹出掖垣声,浏亮缑山午夜笙。

错认阊门折杨柳,一时飞梦满江城。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