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诸禅人下火·其二》
《诸禅人下火·其二》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古风

浮生岸树井藤,毕竟终归败坏。

这僧撩起便行,也是平生庆快。

著上没底芒鞋,抛下这个皮袋。

茶毗坛上火犹在,延寿堂中人又终。

方言□身浑□□,□□□同一梦中。

(0)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探讨了生命与存在的本质。诗人通过“浮生”这一概念,将人生比作短暂而无常的存在,如同岸边的树木和井边的藤蔓,最终都会走向衰败。这种对生命短暂性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佛教中关于无常和空性的哲学思想。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位僧人,他不为世事所累,一旦决定便毅然前行,这种行为体现了对自由和解脱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坦荡与快意。穿上无底的芒鞋,抛弃一切负担,象征着心灵的轻盈与自由,不再被物质世界所束缚。

最后,诗人以“茶毗坛上火犹在,延寿堂中人又终”两句,将生命的消逝与轮回的真理联系起来。茶毗坛上的火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转化,而延寿堂中的人则代表了生命的延续与轮回。这两句诗巧妙地揭示了生命与死亡、存在与消失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在无常之中寻求永恒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存在、自由与解脱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宇宙万物流转规律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双节行

曾姬正青年,嫁作朱家妇。

三岁丧移天,一女方在哺。

辛苦奉姑嫜,育女已及笄。

贰室得贤婿,丝萝幸有依。

夫婿亦云亡,呱呱遗弱子。

子母共居嫠,矢心如白水。

子今长能孝,慰母与外姑。

双节厚民彝,咄哉首鼠徒。

(0)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八

有国交胫东,其人年命长。

非啖不死药,禀气自异常。

若无奇泉水,必有异种粮。

天地共悠久,所乐殊未央。

(0)

和陶诗.儗古九首·其八

尘事弗我婴,林间足优游。

缅怀我前人,雄才镇八州。

岂知门祚微,不能继风流。

岁月能几何,零落归山丘。

哀哉箕夫子,悲歌去朝周。

百世固相感,我心何所求。

(0)

和陶诗·其三归鸟

有鸟来归,绕林徘徊。岂不高举,乐此故栖。

双双比翼,其意则谐。悠然见之,惬我襟怀。

(0)

和寄薛大理诗韵·其二

蹉跎岁月仕途中,紫禁秋深色正葱。

防患高情怜范蠡,卧楼豪气惜元龙。

红垂村坞霜前柿,翠合庭阶雨后松。

清夜月明凉似水,寒螀声里思无穷。

(0)

秦淮次韵

秦淮南尽石头城,淮上帆樯半为名。

秋浦蓼风歌旅况,春波萍月棹残更。

数行白雁沙边落,一抺青山岸上横。

自是名川多涝集,滔滔终古见澄清。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