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槐障午暑,巨竹摇清风。
中郎百世英,一官此从容。
心事付盟鸥,年光占候虫。
客来欲有言,一笑抚双松。
曰余不负丞,哦诗有新工。
天意亦怜才,要施及物功。
适此岁荐饥,旱气日蕴隆。
雨应长官祈,犹未周四封。
雁鹜抱文书,朋来立庭中。
公曰旱既甚,此理贵感通。
洁齐走群望,精意格苍穹。
西山殷其雷,万叠耸云峰。
南湖飞霹雳,彷佛追蛟龙。
斯须天壤间,万象俱晦蒙。
飞湍连日夜,一洗旱魃空。
树艺走丁壮,欢呼沸儿童。
岁功已权舆,馀閒清缿筒。
行歌何所云,丞哉宁负公。
高槐障午暑,巨竹摇清风。
中郎百世英,一官此从容。
心事付盟鸥,年光占候虫。
客来欲有言,一笑抚双松。
曰余不负丞,哦诗有新工。
天意亦怜才,要施及物功。
适此岁荐饥,旱气日蕴隆。
雨应长官祈,犹未周四封。
雁鹜抱文书,朋来立庭中。
公曰旱既甚,此理贵感通。
洁齐走群望,精意格苍穹。
西山殷其雷,万叠耸云峰。
南湖飞霹雳,彷佛追蛟龙。
斯须天壤间,万象俱晦蒙。
飞湍连日夜,一洗旱魃空。
树艺走丁壮,欢呼沸儿童。
岁功已权舆,馀閒清缿筒。
行歌何所云,丞哉宁负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的夏雨为旱象的农田带来生机的景象。开篇“高槐障午暑,巨竹摇清风”刻画出炎热天气中突然间竹林轻摇,预示着风向变换和即将到来的雨水。这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热烈,还通过动态的“摇”字传递了一种自然界即将发生变化的预感。
接着,“中郎百世英,一官此从容”表明诗人对自己家族和祖先的自豪,以及在官场上的从容不迫。这里的“中郎”可能是指诗人的某个祖先或家族中的显赫人物,而“一官”则指代诗人本身。
随后,“心事付盟鸥,年光占候虫”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自然界中,通过观察鸟兽的行为来预测时节变化。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倾泻,也反映出古代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
“客来欲有言,一笑抚双松”则描绘了一位客人到来,想要说些什么,但诗人只是微笑着轻抚两株松树,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来安慰或回应对方。这一幕展示了文人的雅致和内心的平静。
紧接着,“曰余不负丞,哦诗有新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文学才能充满自信,并认为自己能够创作出新的诗歌艺术。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个人才华的肯定。
“天意亦怜才,要施及物功”则是诗人对上天眷顾有才之士和希望自身才能得以施展的表达。这一段话透露了古代文人对于天命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随后的几句“适此岁荐饥,旱气日蕴隆。雨应长官祈,犹未周四封。”则具体描绘了一场干旱之灾,以及人们期待而来的雨水。这部分内容既反映了农业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也表现出了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和救灾济民的情怀。
诗歌中间段落“雁鹜抱文书,朋来立庭中。公曰旱既甚,此理贵感通。”则通过描写雁鹜(一种鸟类)携带着文书到来的场景,以及朋友们聚集在庭院中的情形,传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交流的珍视。
此外,“洁齐走群望,精意格苍穹。西山殷其雷,万叠耸云峰。”这几句则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景象,其中“洁齐”、“精意”等词语展示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艺术上的追求。
随后的“南湖飞霹雳,彷佛追蛟龙。斯须天壤间,万象俱晦蒙。”则进一步渲染了风暴即将来临的情景,其中“南湖”、“飞霹雳”、“彷佛追蛟龙”等意象极富动感和神秘色彩。
紧接着,“飞湍连日夜,一洗旱魃空。树艺走丁壮,欢呼沸儿童。”则描绘了雨水来临后的一幕: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滋润,孩子们在雨中嬉戏,这些生动的画面传递出生命力与希望。
最后,“岁功已权舆,馀閒清缿筒。行歌何所云,丞哉宁负公。”则表达了对一年的收成感到满意,对于未来的展望,以及对于朋友之间的情谊和信任的肯定。这几句诗流露出一种圆满与平和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示了一场及时雨水如何缓解旱象,并带来生机与希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自信,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关怀。
春候侵残腊,江芜绿已齐。
风高莺啭涩,雨密雁飞低。
向日心须在,归朝路欲迷。
近闻惊御火,犹及灞陵西。
天边月初落,马上梦犹残。
关树苍苍晓,玉阶澹澹寒。
宦游终自苦,身世静堪观。
争似山中隐,和云枕碧湍。
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