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萧萧风雨鸣,摩挲水雪古今情。
不平最有人间事,欲试曾无匣里声。
土蚀青莲文五色,人言赤堇价连城。
谁能掘厥寒光净,三尺犹堪万里行。
宝剑萧萧风雨鸣,摩挲水雪古今情。
不平最有人间事,欲试曾无匣里声。
土蚀青莲文五色,人言赤堇价连城。
谁能掘厥寒光净,三尺犹堪万里行。
这首诗以宝剑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人间不平之事的感慨与渴望伸张正义的决心。首句“宝剑萧萧风雨鸣”,描绘出宝剑在风雨中发出的清越之声,既形象又富有象征意义,暗示着宝剑虽处困境,却依然保持着其特有的精神与力量。接着,“摩挲水雪古今情”一句,通过抚摸宝剑上的水雪痕迹,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百态的深沉思考。
“不平最有人间事,欲试曾无匣里声”两句,直抒胸臆,指出人间不公之事最能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波澜,但当想要有所作为时,却往往发现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难以施展。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是许多志士仁人在面对社会不公时的共同感受。
“土蚀青莲文五色,人言赤堇价连城”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宝剑比作被泥土侵蚀的青莲花瓣和价值连城的赤堇石,形象地展现了宝剑虽遭磨难,但其内在价值和光芒依旧不可忽视。这不仅是对宝剑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品质的肯定。
最后,“谁能掘厥寒光净,三尺犹堪万里行”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发掘并展现宝剑(或象征自己)内在光芒的渴望,以及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愿意勇往直前的决心。整首诗情感饱满,寓意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公正的呼唤,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道德理想。
静寿先生,笑傲四并,醉眠懒窝。
甚一枰棋壤,掉头不顾,同舟风紧,袖手高歌。
太白词华,更生忠愤,为问山林老得么。
须知道,有淮碑未作,浯石当磨。年来君子无多。
试屈指、如公能几何。
况刍荛公论,新曾推许,冕旒异眷,行见搜罗。
泽润生民,洗清兵甲,待挽钱塘江上波。
功名就,访蟠桃把玩,铜狄摩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