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一稔愿无馀,渐喜微呼息里胥。
赢得闲身学农圃,未妨斜日带经锄。
年中一稔愿无馀,渐喜微呼息里胥。
赢得闲身学农圃,未妨斜日带经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年中一稔愿无馀,渐喜微呼息里胥"表达了诗人希望每年的收成都能顺利,没有剩余的劳作,而是享受着农事的乐趣,每一次的呼吸都是那么轻松愉快,体现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内心的平静。"赢得闲身学农圃,未妨斜日带经锄"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愿意放下繁忙的世事,去学习耕种,享受在斜阳之下的劳作时光,即使是简单重复的锄地工作,也不觉得烦恼。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诗人通过对农事的描述,传达了对于平和安宁生活的追求,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平静的愿望。
昔之别驾,则有王祥。其民歌之,海隅称焉。
今亦有人,能绍厥后。民之悦之,称不容口。
庶民所见,乃其皮肤。见察情伪,见敏簿书。
见法平恕,见狱空虚。事见无留,才见有馀。
己不敢肆,人安厥居。其所见者,止于君子。
良士大夫,谓其所性。得之刚毅,所以能断。
所以无蔽,所以敢为,所以勇义。
决遣簿书,是其馀事。汉之朱博,赵张龚尹。
抚恤大众,何独古人。王祥虽贤,失在宝刀。
正而平者,心则不摇。人或赠之,则弗受之。
借曰受之,何佩有之。
弗佩曰正,曰平维平,宜于朝廷。
用之一方,一方之纲。在我者正,是谓为政。
客有斯人,而有美质。可养而充,其在不息。
养之以正,充之以义。何适不可,何为弗至。
尝闻五百岁,一有贤人生。
议者实在公,仍与圣运并。
全资五岳粹,高挹太元清。
与帝为元老,与国为名卿。
中外试已烦,玉振而金声。
漕柄虽云剧,其道安足行。
宜哉廊庙器,蹇蹇王之庭。
春色满长安,春山围长坰。
春芳森绮绣,春风锵瑶琼。
秦封几千里,富庶而安荣。
人与春意和,净竦长安城。
何以献公寿,庄氏之椿龄。
何以献公福,洪范之康宁。
黄河为富贵,太华为功名。
此诗何为者,聊用歌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