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莫停轮,驱日使东出。
苍龙扬其华,光被于八极。
去日不复东,初月又西入。
日月不暂回,趣我年命毕。
古之贤达人,茫茫谁兆域。
令名亦埃尘,求仙之羽翼。
羡门与赤松,荒忽焉能必。
前有盈樽酒,欲饮恨填臆。
多忧复何禆,硕君宝令德。
羲和莫停轮,驱日使东出。
苍龙扬其华,光被于八极。
去日不复东,初月又西入。
日月不暂回,趣我年命毕。
古之贤达人,茫茫谁兆域。
令名亦埃尘,求仙之羽翼。
羡门与赤松,荒忽焉能必。
前有盈樽酒,欲饮恨填臆。
多忧复何禆,硕君宝令德。
这首诗《长歌行(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以日月的运行比喻人生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珍惜。
首句“羲和莫停轮,驱日使东出”描绘了太阳升起的景象,羲和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此处借指太阳。诗人希望太阳不要停止运行,让日子一天天东升西落,寓意时间的不断流逝。
接着,“苍龙扬其华,光被于八极”运用了龙的形象,象征着太阳的光辉普照大地,无所不至。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隐含了对光明、希望和普世价值的追求。
“去日不复东,初月又西入”则直接点明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太阳一去不复返,月亮升起后又会落下,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重来。
“日月不暂回,趣我年命毕”进一步强调时间的紧迫感,日月不停流转,催促着人的生命走向终结。这种对时间流逝的焦虑,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古之贤达人,茫茫谁兆域”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如何发展。
“令名亦埃尘,求仙之羽翼”则是对名声和追求长生不老的反思。在诗人看来,名声最终也会化为尘埃,而寻求长生不过是徒增烦恼。
“羡门与赤松,荒忽焉能必”提到了两位传说中的仙人,但诗人认为他们是否真的存在,是否能够实现长生,都是未知数,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怀疑。
最后,“前有盈樽酒,欲饮恨填臆”描绘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时的无奈和渴望,即使眼前有丰富的美酒,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和遗憾。
“多忧复何禆,硕君宝令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忧虑的反思,认为过多的忧虑并不能带来什么益处,反而可能损害品德。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时间的价值以及个人的内心世界。
千界皆烦恼,吾来偶现身。
狱囚哀浊世,饥溺为斯人。
诸圣皆良药,苍天太不神。
万年无进化,大地合沉沦。
人道祗求乐,天心惟有仁。
先除诸苦法,渐见太平春。
一一生花界,人人现佛身。
大同犹有道,吾欲度生民。
廿年抱宏愿,卅卷告成书。
众病如其已,吾言亦可除。
人天缘已矣,轮劫转空虚。
悬记千秋事,医王亦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