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皇都灯满堂,言追佳节续瑶觞。
藜吹火树明星汉,鳌拥蓬山近苑墙。
自有珠玑光绮席,不劳箫鼓闹青阳。
沉吟共说十年事,清兴何如玉署郎。
春满皇都灯满堂,言追佳节续瑶觞。
藜吹火树明星汉,鳌拥蓬山近苑墙。
自有珠玑光绮席,不劳箫鼓闹青阳。
沉吟共说十年事,清兴何如玉署郎。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京城元宵节的盛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繁华。首句“春满皇都灯满堂”直接点明了元宵节的灯火辉煌,将京城的节日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接下来,“言追佳节续瑶觞”则描绘了人们在庆祝佳节时饮酒作乐的情景,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藜吹火树明星汉,鳌拥蓬山近苑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灯火比作火树,与明星相映成辉;又以鳌拥蓬山形容灯火之多,接近皇宫的围墙,既展示了节日的壮观,也暗示了皇室的参与和重视。接着,“自有珠玑光绮席,不劳箫鼓闹青阳”则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珠光宝气、华美无比的景象,同时强调了音乐与舞蹈的点缀,使得宴会更加热闹非凡。
最后,“沉吟共说十年事,清兴何如玉署郎”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回忆过去十年的往事,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节日背后的人情味和历史感。
素琴膝上,悄偎人寒玉,疏影帘际。
渐近春宵三九后,月色便多欢喜。
绿萼分携,蜡书不到,梦里江南水。
绮窗微雪,不知此日开未。
孤负湖上青山,疏枝冷蕊,正东风初试。
鹤病新苏,可耐得、冻石清泉滋味。
词笔粗疏,笛家哀怨,心绪都难寄。
无人林下,一双翠羽飞起。
寺门疏柳,作轻烟淡雨,过江秋色。
黄叶声中人载酒,来问篱东消息。
落帽风高,寒沙平楚,断雁如残客。
茱萸醉把,人生嘉会难得。
回首前度琴尊,柴桑归去,缥缈飞凫隔。
山色绿萝无恙在,看我登临此日。
佛火深龛,钟楼返照,短衲僧头白。
蒲团闲话,雪鸿犹认游迹。
甚西风、情根寸寸,等闲吹堕尘土。
悄无人候曾携手,默默芳心私许。颜莫驻。
早悟透灵因,夙蒂含愁吐。问花不语。
记雨过凄晨,月来悲夕,总是泪零处。
漫回首,梦好都无凭据。光阴三过飞絮。
湘娥错把东皇怨,毕竟生天非误。
且迟伫,最怕听,鲍家秋唱斜阳暮。闲愁赋与。
是一点幽磷,千年碧血,化作断肠句。
已春过、大沽烟水。杨柳青青,落花风里。
隐隐潮来,小帆如叶、树如荠。
酒帘三五,嗟逆旅、无情思。
结客少年场,漫击筑,浩歌燕市。遥指。
慨津门旧日,一片连营烽燧。京城未远。
又愁见、浮云征骑。
道至今、玉垒防秋,厌重说、鏖兵时事。
只海色千重,都向层楼飘起。
断槛扶慵,危桥倚困,日日无情烟雨。
旧识萧娘,不是者般眉妩。
直瘦到、金缕衣宽,断魂比、玉门关苦。
念漂萍、泊絮都非,斜阳空付乱蝉语。
年年嘶马陌上,看一般憔悴,无聊张绪。
草草繁华,枉了浪摇颠舞。
残月寺钟外愁来,晓风岸,酒边人去。
便饶是,吹断情丝,也还留恨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