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春过、大沽烟水。杨柳青青,落花风里。
隐隐潮来,小帆如叶、树如荠。
酒帘三五,嗟逆旅、无情思。
结客少年场,漫击筑,浩歌燕市。遥指。
慨津门旧日,一片连营烽燧。京城未远。
又愁见、浮云征骑。
道至今、玉垒防秋,厌重说、鏖兵时事。
只海色千重,都向层楼飘起。
已春过、大沽烟水。杨柳青青,落花风里。
隐隐潮来,小帆如叶、树如荠。
酒帘三五,嗟逆旅、无情思。
结客少年场,漫击筑,浩歌燕市。遥指。
慨津门旧日,一片连营烽燧。京城未远。
又愁见、浮云征骑。
道至今、玉垒防秋,厌重说、鏖兵时事。
只海色千重,都向层楼飘起。
这首《长亭怨·天津》由清代诗人周祖同所作,描绘了天津的春景与历史沧桑。开篇“已春过、大沽烟水”,以“烟水”二字营造出天津特有的水乡氛围,春意渐浓,大沽口的水面泛起轻烟,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意境。
“杨柳青青,落花风里”,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柳依依,落花随风飘散,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稍显寂寥的画面。接着,“隐隐潮来,小帆如叶、树如荠”,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潮水的隐约波动和小船在波光中如同树叶般渺小,树木则显得格外细小,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自然界的宏大与人类的微小。
“酒帘三五,嗟逆旅、无情思”,酒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诗人感慨于旅人的孤独与无常,表达了对过往旅人情感的同情与理解。接下来,“结客少年场,漫击筑,浩歌燕市”,描绘了一群年轻人在燕市(天津别称)聚会欢歌的情景,既有青春的活力,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遥指。慨津门旧日,一片连营烽燧”,诗人遥望过去,感慨天津曾经的军事重镇,烽火连天的历史痕迹,暗示了天津作为边关要塞的特殊地位。紧接着,“京城未远。又愁见、浮云征骑”,表达了对京城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复杂情感,同时对频繁的征战与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表示忧虑。
最后,“道至今、玉垒防秋,厌重说、鏖兵时事”,提到玉垒(古代边防要地),表达了对当前边防的担忧,同时也对频繁的战争表示厌倦,希望和平的到来。全诗以“只海色千重,都向层楼飘起”收尾,将目光投向广阔的海面,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天津这片土地上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的深沉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天津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