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曾黄州重修睡足斋》
《寄题曾黄州重修睡足斋》全文
宋 / 吕本中   形式: 古风

云涛际天江北路,郡古人稀春欲暮。

平生想像睡足庵,颇见王杜安身处。

十年兵火庵已坏,草莽连岗穴狐兔。

使君初来席未暖,重就新斋立窗户。

疏疏脩竹带泉石,历历幽光点烟雾。

竹楼月波不寂寞,雪堂东坡复共住。

昔者同遭盗贼扰,今者定蒙神物护。

使君忘言坐搔首,抖擞衣襟脱巾履。

下帘高枕百吏散,一任江头风断渡。

会思王杜与新诗,梦里相逢得奇句。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曾黄州重修的“睡足庵”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庵内环境的清幽与静谧。首句“云涛际天江北路”,以壮阔的云涛起笔,勾勒出庵所处地理位置的辽远与开阔。接着,“郡古人稀春欲暮”一句,既点明了时间(春末),也暗示了庵的荒凉与人迹罕至。

“平生想像睡足庵,颇见王杜安身处”两句,通过想象中的庵与王维、杜甫等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相联系,赋予庵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意氛围。然而,接下来的“十年兵火庵已坏,草莽连岗穴狐兔”两句,转折突显了庵在战乱中的破败景象,以及自然界的侵袭,使得庵境显得荒凉与萧瑟。

“使君初来席未暖,重就新斋立窗户”描绘了新庵的重建与使用,使君的到来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疏疏脩竹带泉石,历历幽光点烟雾”则进一步渲染了庵内的清雅与宁静,竹影、泉水、烟雾交织出一幅淡雅的画面。

“竹楼月波不寂寞,雪堂东坡复共住”将庵与苏轼的“雪堂”相联,借以表达庵境的高洁与文人气度。“昔者同遭盗贼扰,今者定蒙神物护”两句,表达了庵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起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使君忘言坐搔首,抖擞衣襟脱巾履”描绘了使君在庵中静坐沉思的情景,展现出其内心的平静与超然。“下帘高枕百吏散,一任江头风断渡”则进一步强调了庵的隐逸与自由,使君在此得以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会思王杜与新诗,梦里相逢得奇句”则以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对未来创作的期待,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和艺术传承的深深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庵境的美丽与深邃,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情感。

作者介绍
吕本中

吕本中
朝代:宋   字:居仁   籍贯:寿州   生辰:1084- 1145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元祐年间宰相吕公著曾孙,荥阳先生吕希哲孙,南宋东莱郡侯吕好问子。宋代诗人、词人、道学家。
猜你喜欢

忆孤峰

浮杯方渡湘江上,又逐孤云到岳前。

七十二峰烟雨夜,与谁同话懒残禅。

(0)

春日湖上·其一

傍水秋千柳影遮,衔泥双燕入谁家。

空山雨过晚风急,吹落墙阴红杏花。

(0)

寄范文子

身老心无事,何曾恋故乡。

风烟拟画卷,冰雪满诗囊。

魂梦江湖阔,语言兰蕙香。

城中虽久住,多只到僧房。

(0)

示头陀过灵隐

头颅如雪困风波,未到灵山未倒戈。

百万人中笑花眼,元来犹有此头陀。

(0)

送僧归蜀

脱得南方驴马群,相逢无法可呈君。

看侬百衲袈裟上,半是吴云半楚云。

(0)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

十字街头石幢子,无你遮护处。

一声江上侍郎来,无你回避处。

衲僧家朝出暮入,脚前脚后也须子细。

忽然筑著磕著,净慈拄杖别有分付。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