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如雪困风波,未到灵山未倒戈。
百万人中笑花眼,元来犹有此头陀。
头颅如雪困风波,未到灵山未倒戈。
百万人中笑花眼,元来犹有此头陀。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头戴白发、历经世事沧桑的僧人形象。诗人通过“头颅如雪”这一形象化的描写,展现了僧人的年岁与经历,暗示其在世间风浪中的沉浮。接着,“未到灵山未倒戈”一句,既表达了对僧人尚未达到理想境界的期待,也暗含了对坚守信仰、不随波逐流精神的赞颂。
“百万人中笑花眼”则描绘了僧人在世俗社会中的独特存在,他或许被世人所忽视或误解,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如同繁花般绚烂,拥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这句诗巧妙地将僧人的超脱与世俗的纷扰对比,凸显了其内心的丰富与独立性。
最后,“元来犹有此头陀”一句,既是对僧人身份的确认,也是对其精神世界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头陀”不仅指僧人的身份,更象征着一种修行者的坚定与执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精神追求的敬佩与认同,认为在芸芸众生中,能坚守自我、追求精神境界的人实属难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僧人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其在世俗与精神世界之间的独特位置,以及对坚持信仰、追求内心平静的赞美。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僧人精神的崇高与深邃。
郑公嵇阮流,野性本麋鹿。
平生傲羲皇,白首就羁束。
大寒客无毡,官冷饭不足。
顾予支离人,攘臂受馀粟。
江鱼尾盈尺,饱食胜粱肉。
荆山富樵苏,丈室有馀燠。
顽疏愧前哲,所得踰往躅。
谈经追时好,俯仰负愧忸。
流光逝不反,愁鬓日改绿。
世道劫火燃,不燔乃良玉。
晚交定难恃,云雨手翻覆。
官居真蘧庐,束担聊托宿。
求田意虽鄙,此计正宜速。
归寻谷口耕,胜卖成都卜。
坐想带经锄,倚耒听布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