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云閒如去鹤,门前山好似翔鸾。
此时更有疑情在,试借疑情面目看。
窗外云閒如去鹤,门前山好似翔鸾。
此时更有疑情在,试借疑情面目看。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首句“窗外云閒如去鹤”,以“閒”字形容云朵悠闲自在,仿佛是即将远行的仙鹤,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门前山好似翔鸾”一句,将门前的山峦比作展翅飞翔的凤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与美感。
后两句“此时更有疑情在,试借疑情面目看”,则转而探讨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这里的“疑情”并非指具体的疑惑或疑问,而是指一种微妙的心理状态,可能是对眼前美景的沉思,也可能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诗人邀请读者尝试从这个心理状态的角度来观察眼前的景物,暗示了艺术欣赏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感知,更是一种内在心灵的体验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既宁静又充满深意的心灵世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探索。
剡溪笺、一编行记。荏苒岁华重省。
寄情处、南船北马,好句为谁题赠。
山馆琴樽,河桥风月,那复伤萍梗。
但相看、鸿爪馀痕,还是简书,周道寸心堪证。
试偻指、天涯旧迹,几度雨昏烟暝。
岷葛吴莼,蛮花郢雪,过影仍留影。
尽含宫嚼徵,侵寻霜鬓吹冷。
倦羽归飞,片帆催卸,才始吟魂定。
按新声、小拍红牙,唤教梦醒。
茄花开遍,芝草焚馀,合使昊苍凭怒。
假手英雄,一霎轰雷急雨。叹宫邻、运早休金虎。
满鸳列、乾儿义子,何人似此千古。莫诧奇谋误。
恰冢傍要离,一抔香土。蔓草寒烟,何处十三陵树。
怏然脐、终嗟郿坞。只剑气、鱼肠碧血,共英灵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