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读书台,坐钓鱼矶,愿诸生讲解切磋,贾岛刘义,俱向韩门称弟子;
从田间来,冠天下士,看此后文章经济,麟图凤阁,胜于洛社有文章。
登读书台,坐钓鱼矶,愿诸生讲解切磋,贾岛刘义,俱向韩门称弟子;
从田间来,冠天下士,看此后文章经济,麟图凤阁,胜于洛社有文章。
此联描绘了阳山盛文社学的景象与精神。上联“登读书台,坐钓鱼矶”,以生动的场景勾勒出学子们勤奋学习、静心思考的画面,读书台象征着知识的高地,钓鱼矶则隐喻着在宁静中寻求智慧的深意。接着,“愿诸生讲解切磋”表达了对学生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期待,而“贾岛刘义,俱向韩门称弟子”则借古代文人贾岛和刘义的故事,强调了师承的重要性以及在文学道路上的追求。
下联“从田间来,冠天下士”,展现了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魄,无论是来自田间地头的平凡之士,都能成为天下之冠,突显了教育的公平与广泛性。紧接着,“看此后文章经济,麟图凤阁”描绘了学子们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更在经世致用、国家治理方面展现出卓越才能,麟图凤阁比喻国家的繁荣与人才辈出。最后,“胜于洛社有文章”则将阳山盛文社学与历史上的洛社相比较,暗示阳山社学在培养人才、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方面有着超越前人的成就。
整体而言,此联既是对阳山盛文社学教育理念的高度赞扬,也寄托了对学子们未来能够成为国之栋梁、文化传承者的美好期望。
何止千年与万年,岁寒松桂独依然。
若无扬子天人学,安有庄生内外篇。
已约月陂寻白石,更期金谷弄清泉。
谁云影论纷纭甚,一任山巅复起巅。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休说。搴木末。
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拄杖重来约。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
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
尚两两、三三前却。
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
唯酒是,万金药。劝君且作横空鹗。
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
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
更直上、昆崙濯发。
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
推翠影,浸云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