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穷山采薇蕨,偶上丹霄骑日月。
云端不著痴仙人,天公虽笑雷公斥。
今我在陈粮殆绝,不梦杏浆浇细肋。
詹成炊饭似抟沙,牛革荐甘真嚼铁。
惭愧忘形二禅客,倒屣相迎作禅悦。
竹萌瀹水莹琼瑶,土芝借糟凝琥珀。
余不供僧僧供余,是事颠倒古所无。
要知人我两无有,此饱便当均太虚。
昨日龙兴飞尺书,挽我登山有篮舆。
试问二师肯俱否,一饱还君欲借渠。
我本穷山采薇蕨,偶上丹霄骑日月。
云端不著痴仙人,天公虽笑雷公斥。
今我在陈粮殆绝,不梦杏浆浇细肋。
詹成炊饭似抟沙,牛革荐甘真嚼铁。
惭愧忘形二禅客,倒屣相迎作禅悦。
竹萌瀹水莹琼瑶,土芝借糟凝琥珀。
余不供僧僧供余,是事颠倒古所无。
要知人我两无有,此饱便当均太虚。
昨日龙兴飞尺书,挽我登山有篮舆。
试问二师肯俱否,一饱还君欲借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名为《寄兴国福圣二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超脱与豁达,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生活的简朴。
"我本穷山采薇蕨,偶上丹霄骑日月。"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与自然合一,甚至能骑乘云端,与日月同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云端不著痴仙人,天公虽笑雷公斥。" 这里写出了诗人对仙人的迷醉,以及对自然法则的顺应,即使天空中有雷声,也是一种自然之声,不以人类的喜怒哀乐为转移。
"今我在陈粮殆绝," 描述了诗人生活中的困顿,粮食几乎耗尽,但这种物质上的匮乏并未影响到他的心灵状态。
"不梦杏浆浇细肋。詹成炊饭似抟沙,牛革荐甘真嚼铁。" 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然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他不再梦想美酒佳肴,只是将饭粒炊得像沙子一样,每一口都咀嚼得很慢,连牛皮都能当作甘美之物来享用。
"惭愧忘形二禅客,倒屣相迎作禅悦。竹萌瀹水莹琼瑶,土芝借糟凝琥珀。" 这几句写出了诗人与两位禅师的交往,以及对他们的景仰之情。诗人通过倒穿草鞋迎接禅客,表达了他的谦和与尊敬。后面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美丽场景。
"余不供僧僧供余,是事颠倒古所无。要知人我两无有,此饱便当均太虚。昨日龙兴飞尺书,挽我登山有篮舆。试问二师肯俱否,一饱还君欲借渠。"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与僧人的互相供养,超越了一般的物质交换。诗人提出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平等与和谐,并邀请两位禅师共进饮食,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一同前往。这不仅是对物质的超脱,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与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生活、佛法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邓肃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他那种超然物外、豁达明理的人生态度。
平地有清泉,伊南古寺边。
涨池闲绕屋,出野遍浇田。
旧隐离多日,新邻得几年。
探幽皆一绝,选胜又双全。
门静山光别,园深竹影连。
斜分采药径,直过钓鱼船。
鸡犬还应识,云霞顿觉鲜。
追思应不远,赏爱谅难偏。
此处堪长往,游人早共传。
各当恩寄重,归卧恐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