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途若戈矛,达人自宜淑。
春日玩春桃,秋时赏秋菊。
閒来与客谈,兴至取书读。
渴饮溪头水,饥餐瓶中粥。
即此可忘忧,世人奚碌碌。
黄农不复生,谁为大化育。
此身当自珍,毋为世所辱。
世途若戈矛,达人自宜淑。
春日玩春桃,秋时赏秋菊。
閒来与客谈,兴至取书读。
渴饮溪头水,饥餐瓶中粥。
即此可忘忧,世人奚碌碌。
黄农不复生,谁为大化育。
此身当自珍,毋为世所辱。
这首诗以“世途”为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世途”的险恶与“达人”的从容进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智慧的理解。
首句“世途若戈矛”,形象地描绘了世间的复杂与险恶,如同锋利的戈矛,充满了挑战与危险。然而,紧接着的“达人自宜淑”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自我、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善良的看法,暗示了面对世事的艰难,真正的智者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和谐。
接下来的几句“春日玩春桃,秋时赏秋菊;閒来与客谈,兴至取书读;渴饮溪头水,饥餐瓶中粥”,描绘了一幅闲适自在的生活画面,强调了在繁忙的世途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通过读书、交谈等方式获得精神满足的态度。
“即此可忘忧,世人奚碌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在纷扰的世间,通过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可以摆脱忧虑,而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们则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建议,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
最后,“黄农不复生,谁为大化育。此身当自珍,毋为世所辱”,诗人通过历史人物黄帝和神农的比喻,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同时,强调了个人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品德,避免被世俗所玷污,体现了对个体尊严和道德坚守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世态的观察和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鼓励人们在复杂多变的世途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追求精神的富足和生命的尊严。
我家城中烟云乡,秋风晴日千桂香。
交游半是渔樵郎,门前水深通潮江。
和诗到此推砚牍,必不能教鬼神哭。
何如且向桂花中,快泻鹅黄入杯玉。
去年试君当夏初,知君直气非狂夫。
平生批龙编虎须,千言万言长短书。
诚斋许人以文字,须待其人有馀味。
君今莫问且速来,不醉明朝花满地。
冻禽先自起多时,煖恋衾重晓不知。
栩栩梦回思树绕,绵绵息动离床支。
十行犹用午年历,数首初编丁藁诗。
腊雪已多春定好,愿求名句檄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