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田园风光图。"秋野明,秋风白",表达了秋天晴朗的天气和清新的空气。"塘水漻漻虫啧啧",则通过对水声和昆虫鸣叫的声音描写,传递出秋夜静谧与生机勃发的氛围。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一句,诗人通过山石被苔藓覆盖和露水滴落的情景,表现了高远的山峰在秋天的清冷与湿润。"娇啼色"则形容了植物在秋季的颜色变化,给人以生机和柔美之感。
接下来的"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诗人描绘了农田在深秋收获时节的景象,稻谷成熟而尖锐,蛰虫和萤火虫在田间低空飞舞,勾勒出一个丰饶、生动的画面。
最后,"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一句,则是对山涧中清泉流过石缝和细沙的声音进行描写,同时,诗人还将萤火虫的光亮比喻为鬼灯,这些灵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秋夜静谧而神秘的自然环境中。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声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贞观出宫女,当时传美政。
一日放三千,怨旷各遂性。
讵是尽遣去,掖庭乏承应。
料祗减其半,率已衔恩庆。
六千其居常,三千其仅剩。
不知大官庖,日膳何以供。
而今合三宫,五百备使令。
美政不能法,后世论姑听。
三五读书策,结怀嵇阮俦。
生身苦非时,不得同遨游。
横几览禹贡,灵产郁九州。
邂逅岂不识,索处谁相谋。
驱车涉伊洛,仗剑干王侯。
纷华敢驰慕,邱垤不满眸。
风禽愧短翮,出谷徒啁啾。
乃知天下士,定在风尘收。
衔吁返征驾,矫望立路周。
长此求友心,六合何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