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凄凉,那一片、太原焦土。
曾眼见、疆臣完节,藩臣囚虏。
远别山河汾水雁,空谈风月王家麈。
问人间、何地是桃源,归来赋。鼙鼓急,淋铃雨。
禅让诏,民权主。望燕云深处,觚棱如故。
落日宫门鸦乱噪,将军第宅酣歌舞。
愿从今、莫再动兵戈,苍生苦。
不尽凄凉,那一片、太原焦土。
曾眼见、疆臣完节,藩臣囚虏。
远别山河汾水雁,空谈风月王家麈。
问人间、何地是桃源,归来赋。鼙鼓急,淋铃雨。
禅让诏,民权主。望燕云深处,觚棱如故。
落日宫门鸦乱噪,将军第宅酣歌舞。
愿从今、莫再动兵戈,苍生苦。
这首词以"不尽凄凉"开篇,描绘了一幅太原地区战后荒芜的景象,传达出深深的哀伤和对历史悲剧的感慨。接着,词人回忆了昔日边疆将领坚守节操和地方官员沦为阶下囚的悲惨画面,表达了对忠诚与命运无常的沉思。
"远别山河"至"归来赋",词人感叹国家破碎,再也找不到像桃花源那样安宁的地方,只能借赋诗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下半部分,词人笔锋一转,揭露了现实中的矛盾:战争仍在继续,权臣们却在享受着歌舞升平的生活,百姓深受其苦。他呼吁从此停止战乱,让人民过上安宁的日子,体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陈祖绶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其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变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妾貌尚堪怜,何事辞瑶殿。
四时有消盈,荣华宁久擅。
新人凭绣茵,旧人倚蒲荐。
人生愿安乐,何心计贵贱。
茅茨无惊波,田原况葱茜。
雌雄幸共栖,煖热自相眷。
淅淅西北风,吹花落芳甸。
但梦驾鹿车,不梦依龙辇。
五峰联气胍,一径入烟霞。
晴井蒸阴雨,旱渠流落花。
山依东晋庙,溪对古官衙。
门障延青海,滩流涌白沙。
虎羊列蟠踞,翁仲半敧斜。
剑履扃幽室,衣冠忆故家。
经钟朝听击,斋鼓昼闻挝。
窃火猿烧笋,淘泉僧煮茶。
暖蕉翻贝叶,朝树晒袈裟。
石窦秋浇薤,岩池夏沤麻。
山居元寂静,尘径自纷华。
此意高人解,移居未有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