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声初尽漏声长,添得离人两鬓霜。
阶下青苔与红叶,九原何处不心伤。
磬声初尽漏声长,添得离人两鬓霜。
阶下青苔与红叶,九原何处不心伤。
这首诗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悼念之情的深沉与绵长。首句“磬声初尽漏声长”,以“磬声”和“漏声”为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沉重的氛围。接着,“添得离人两鬓霜”一句,将悼念的对象具象化,通过“两鬓霜”的形象,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与离别的痛苦,使得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阶下青苔与红叶”两句,运用自然景物的对比,青苔的冷寂与红叶的热烈形成鲜明反差,既烘托了环境的凄清,也映射出内心的悲凉与复杂情绪。而“九原何处不心伤”则将这种情感推向极致,九原,古代传说中的地下世界,此处借指逝者所在之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思,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具体场景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悼念之人的深情与哀痛,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是表达哀思佳作之一。
流云试雨,润逼琴丝缓。
池馆绿阴浓,炫金英、小槐黄绽。
营巢燕子,日永哺雏忙。
炉烟定,漏声迟,凉意生罗扇。
怀人断句,閒划阑干遍。
不是爱言愁,一回吟、一程人远。
试灯时候,数过楝花风,曾几日,又新蝉,此恨凭谁遣。
就水分凉,将烟做暝,河边灯火阑珊。
一叶西风,何时吹上长安。
窥船小月梳儿样,照行人、已怕霜寒。
对清光,眉也应攒,鬓也应斑。
人家多少垂杨岸,想窗深画烛,枕卸云鬟。
此际离愁,倚舷独坐更阑。
红茱黄菊家千里,向秋乡、寄梦都难。
算行程、不是淮关,只当旸关。
闻道山灵异,此日遂登临。
主人饶逸兴,况复值春深。
巀嵲千峰矗,浸浔百窦吟。
禅堂栖古木,桧响带幽禽。
洞远岩花馥,池明岸芷森。
陈荀期不愧,何事慕宁歆。
倾盖馀投分,臭味几知心。
我怀归北阙,君岂耽山岑。
努力康皇业,行看雪满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