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江海尚未开,江楼吟望苦低徊。
东郊久旷迎春典,潦倒荒墟独后来。
人日江海尚未开,江楼吟望苦低徊。
东郊久旷迎春典,潦倒荒墟独后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未解冻的江海,独自在江楼中吟咏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沉思的情绪。诗中的“人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七,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人的生日,因此诗人选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面对自然界的未完全复苏景象,引发了深沉的感慨。
“江海尚未开”,形象地描绘了早春时节江面和海水仍未完全解冻的状态,给人一种寒冷而静谧的感觉。“江楼吟望苦低徊”,则展现了诗人站在江楼上,面对这未解冻的江海,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似乎在低回吟唱,表达着对自然、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思考。
接下来,“东郊久旷迎春典”,这里的“东郊”指的是东方的郊外,古代有在东郊迎接春天的传统,但诗人却说“久旷”,意味着这种传统的仪式已经很久没有举行,暗示了社会或个人生活中的某种缺失或变化。“潦倒荒墟独后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荒凉的废墟中独自一人,似乎是在追寻或等待什么,表现出一种落寞与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社会变迁时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受,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对于个体命运与时代背景之间关系的探索。
春来常少两,入夏更焦枯。
远近多荒壤,流移已载涂。
九重宵旰切,百辟隐忧俱。
已见崇周祀,还闻赐汉租。
阴云迎晓结,甘澍应时须。
飒飒来千嶂,森森散八区。
野烟浮菽麦,夕照失桑榆。
水阔鱼龙走,城高鸟雀呼。
郁蒸愁并减,沾洒暍先苏。
此日休徵应,讴歌满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