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高阳里》
《游高阳里》全文
清 / 阎尔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四野红霜牧笛愁,悲风蹈厉卷河流。

高阳里在无人醉,广武坟凋几树秋。

作客长眠芦絮榻,寻僧闲坐菊花楼。

田家不解神何氏,操一豚蹄祝满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gāoyáng
qīng / yáněrméi

hóngshuāngchóubēifēngdǎojuànliú

gāoyángzàirénzuì广guǎngféndiāoshùqiū

zuòchángmiánxúnsēngxiánzuòhuālóu

tiánjiājiěshénshìcāotúnzhùmǎngōu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四野红霜牧笛愁”以红霜渲染出秋日的冷寂,牧笛声中透出哀愁,暗示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孤寂与哀思。次句“悲风蹈厉卷河流”进一步强化了悲凉气氛,悲风如狂,仿佛连河水都为之翻腾。

诗人身处高阳里,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却“无人醉”,广武坟头的几树秋叶凋零,显示出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作客长眠芦絮榻”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的漂泊之感,只能在简陋的芦花床榻上度过长夜。“寻僧闲坐菊花楼”则透露出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意愿,独自在菊花盛开的楼阁中静坐,寻找宁静。

最后两句“田家不解神何氏,操一豚蹄祝满篝”,写出了农夫们对神秘力量(可能指自然或祖先)的无知,他们以简单的祭品豚蹄,祈求丰收或平安,反映出淳朴的民间信仰和生活的艰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清初文人阎尔梅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介绍
阎尔梅

阎尔梅
朝代:清   字:用卿   号:古古   籍贯:又号白耷山   生辰:1603—1679

阎尔梅(1603—1679)明末诗文家,字用卿,号古古,因生而耳长大,白过于面,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汉族,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三年举人,为复社巨子。甲申、乙酉间,为史可法画策,史不能用。乃散财结客,奔走国事。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诗有奇气,声调沉雄。有《白耷山人集》。
猜你喜欢

问道宜兴二首·其一

买田阳羡说东坡,想见溪山胜槩多。

曾是中营誇绣帽,尚传遗庙锁雕戈。

斩蛟义槩人犹记,化蝠仙踪事易讹。

我欲问津先访古,古灵题迹试摩挲。

(0)

宫词一百首·其六十七

鸦山凌晓度先锋,泣穴鼯鼪已灭踪。

天子圣明知万里,归徕州下拆泥封。

(0)

参政大资毗陵张公挽诗十首·其五

自领一麾出,旋更五镇雄。

政追栖凤迹,民戢带牛风。

鉴水恩波外,西山爽气中。

棠阴随处是,绕屋自茏葱。

(0)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其九

燕山台殿压阿房,又欲移巢占大梁。

起就汉宫三十六,固知无德祇为殃。

(0)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其二十四

江上春风凤盖旋,郁葱佳气霭中天。

从今四海归图籍,金殿垂衣亿万年。

(0)

送僧归旧隐

自言归去后,只在故山边。

纱帽临溪盥,铜瓶傍水禅。

昼闲松塔雨,春尽草堂烟。

何故相抛舍,沉浮逐世缘。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