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麋驮醉夜阑珊,又是瑶池赴宴还。
青鸟只通方朔信,如何再不到人间。
玉麋驮醉夜阑珊,又是瑶池赴宴还。
青鸟只通方朔信,如何再不到人间。
此诗描绘了一幅王母醉归的奇幻场景。首句“玉麋驮醉夜阑珊”,以“玉麋”这一神话中的神兽承载着醉态尽显的王母,于夜深人静之时归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次句“又是瑶池赴宴还”,点明了王母频繁往来于仙境与人间的宴会,展现了她作为仙界的尊贵地位和非凡身份。
后两句“青鸟只通方朔信,如何再不到人间”,运用了“青鸟传信”的典故,象征着王母与人间的沟通渠道。然而,诗人却提出疑问,为何青鸟不再将信件送达人间,暗示了某种隔阂或变化的存在。这种设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引发了读者对王母与人间关系变化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将神话传说与哲学思考相结合,既展现了王母醉归的浪漫画面,又蕴含了对人神关系的深刻探讨,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佟郎居上京,阅人如风花。
拈笔写其似,千岁留英华。
迩来七十年,将相纷在目。
来者有如此,往者那可续。
昔我初北游,面白鬓如鸦。
点染烦粉墨,华星映丹霞。
今如雪中松,苦硬杂苍白。
却视当年容,邈如不相识。
不识当如何,临风且长歌。
黄云接河汉,白雪漫陂陀。
乞身愿归老,吴蜀山总好。
赠君千黛螺,翠色秋可扫。
外家甘盘宅,门闳诚炜煌。
高悬金碧榜,中有衮绣堂。
珠玑左右侍,丝竹俨成行。
幼不识慈颜,到彼心傍偟。
每岁两过之,严训具有方。
膏粱病居养,久尔生惰荒。
七岁诵诗书,十龄学词章。
骎寻志学岁,折节师老苍。
纪事法班马,冥心契羲皇。
谬与时彦交,宝书阅琳琅。
今兹乞南归,往事增慨慷。
兴怀陶与苏,秉笔追耿光。
凯风有遗思,愿言继馀芳。
美人如花花不如,翠滑难胜碧玉梳。
道修且阻无音书,蛾眉长颦未曾舒。
春风吹衣裳,黯然泪沾襟。
莺啼出无心,转添愁海深。
窗前红梅花,落尽不可簪。
玉台明镜如秋水,疑有人间两西子。
美人未可彫朱颜,朱颜但愿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