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山高崔嵬,浙水清缭绕。
廓然霁风霆,孤月生夜照。
浙山高崔嵬,浙水清缭绕。
廓然霁风霆,孤月生夜照。
这首诗描绘了两浙地区的山水风光与自然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想象。
首先,“浙山高崔嵬,浙水清缭绕。”这两句以“浙”字开头,点明了地点,通过“高崔嵬”和“清缭绕”两个形容词,生动地展现了山的雄伟与水的清澈,营造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接着,“廓然霁风霆,孤月生夜照。”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风停雨歇之后,天空一片清明,一轮孤月升起,照亮了夜空。这里的“廓然”形容风停后的广阔无垠之感,“霁”则指雨后天晴,整个画面显得宁静而祥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两浙地区山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夜晚景色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宁静生活的意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元素,如高山、流水、月光等,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氛围。
清游回首长安远,吟怀都损愁抱。
西北上高楼,何人凭远眺。垂杨应自恼。
对斜阳芳草。十载江关,千秋词赋,误人多少。
烟水又南朝,苍茫外、醉拍栏杆一笑。
呼起几征鸿,寄裁红旧稿。蕉窗听雨好。
知甚日、巴山重到。隔千里、明月娟娟,奈寸心如捣。
东风又到长安,禁城三月春如绣。
香车宝马,风流裙屐,好花时候。
如此江山,无边岁月,客怀消受。
看海棠树树,冰肌胜雪,通明殿,不须奏。
萧寺斜阳一角,任幽人、支鸡杯酒。
飘然来去,几回吟眺,画中携手。
法物收藏,书城坐拥,让他耆旧。
更殷勤写入,生绡尺幅,作莲台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