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十县与三州,屹立南溟抗百流。
水接扶桑先得日,山逢寒露未惊秋。
云横婺母堆双髻,雾散陶公出一头。
只道瀛洲登未得,不知身已在瀛洲。
琼台十县与三州,屹立南溟抗百流。
水接扶桑先得日,山逢寒露未惊秋。
云横婺母堆双髻,雾散陶公出一头。
只道瀛洲登未得,不知身已在瀛洲。
此诗描绘了海南岛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首句“琼台十县与三州,屹立南溟抗百流”开篇即以“琼台”、“南溟”等词勾勒出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和壮观景象,仿佛岛屿独立于大海之中,与千百条河流相对抗,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接着,“水接扶桑先得日,山逢寒露未惊秋”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海南岛的自然景观。海水与东方之神扶桑相接,似乎能最先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山峦在寒露时节还未显露出秋天的萧瑟,透露出海南岛四季如春的独特气候特征。
“云横婺母堆双髻,雾散陶公出一头”则通过比喻手法,将云雾缭绕的山峰比作婺母的双髻,雾气散去后,仿佛陶渊明(陶公)的形象显现,既增添了诗意,也暗示了海南岛的神秘与幽静。
最后,“只道瀛洲登未得,不知身已在瀛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海南岛美景的赞叹之情。诗人自认为未能到达传说中的仙境瀛洲,却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如此美妙的自然奇观之中,流露出对海南岛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南岛独特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同时也传达了对大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人生无定端,万事固难料。
美好招世患,谗謟过忠告。
正淑不自媚,私谒事妍笑。
入宫踰十年,嫉妒掩称道。
疏贱难为容,况复昧倾巧。
一朝见排弃,众笑蛾眉好。
驱车临出门,盛饰舒怀抱。
不怨君王远,不怨父兄老。
唯怨蛾眉误一生,荣枯不得同百草。
楚风燃竹爆幽吼,晓觉春云时苍狗。
惭看历日与桃符,犹袭尘缘恋升斗。
先生冒雪肯过我,椒觞得奉谈天口。
寒素每叹濡之儒,品俎常嗟韭之九。
但喜盍簪侍诲约,涉世粗豪一肯首。
五云会约采真游,天公见赐良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