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筼筜谷,翛翛翠一竿。
曾闻裁作简,不假制为冠。
势接丹霄近,清宜白日看。
但保风霜操,相期历岁寒。
分得筼筜谷,翛翛翠一竿。
曾闻裁作简,不假制为冠。
势接丹霄近,清宜白日看。
但保风霜操,相期历岁寒。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题竹赠彭同知》,以竹为题,寄寓了对彭同知的赞美与期望。诗中描绘了筼筜谷中一竿翠竹的形象,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更寓意了竹子坚韧不拔、高洁自守的品格。
首句“分得筼筜谷,翛翛翠一竿”描绘了竹子生长在幽静的筼筜谷中,翠绿的竹竿随风轻轻摇曳,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生机与自然之美。接下来,“曾闻裁作简,不假制为冠”两句,通过想象竹子被用来制作简牍和帽子,表达了竹子的实用价值和多用途性,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势接丹霄近,清宜白日看”则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高远与清雅,它仿佛与天际相连,无论是在明亮的白天还是宁静的夜晚,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最后,“但保风霜操,相期历岁寒”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以及对其在逆境中保持高洁品质的期待,寓意着对彭同知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坚守正直、不畏艰难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形象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对品德高尚之人的敬仰之情。
濛濛膏雨远空迷,点滴圆纹水绕堤。
柳带喜如和醉舞,花房愁似宿妆啼。
烟笼麦陇连天阔,云映渔舟掠岸低。
廉使解分天子念,一篇骚雅慰蒸黎。
适去庄生邑,还临孔父乡。
仍闻旧隐处,近在武夷傍。
道气年长度,儒风日以光。
何时看解组,归去事仙方。
坐谈口苦渴,斋居志苦郁。
茗饮五松园,二者思兼括。
园丁结知心,汲泉火烹活。
香浮雪一瓯,畅言促双膝。
即此是家居,襟怀恕坦率。
犹忆前朝游,车马齐稠密。
今日天假缘,座无集宾列。
微雨洒亭台,我情更怡悦。
花鸟见精神,岩岫竞辽阔。
劳劳行役人,园林为蕴结。
壶茗乐团栾,不许说离别。
倪迂画岂迂,解事烟云抹。
相对暮忘归,归途迎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