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阴拥翠浪。搔首繁华成俯仰。
藤络苔皴草长,是亲见光尧,蓬莱无恙。香销玉葬。
怕夜深、山鬼来往。凄凉处、奉华旧阁,记否捲帘赏。
惆怅。疏蛬藏响。雨洗净、嶙峋十丈。芙蓉孤倚月幌。
问点额宫梅,已归天上。冷衙蜂乍放。
不照到、铜沟腻涨。青芜里、宣和金字,也是此情况。
墙阴拥翠浪。搔首繁华成俯仰。
藤络苔皴草长,是亲见光尧,蓬莱无恙。香销玉葬。
怕夜深、山鬼来往。凄凉处、奉华旧阁,记否捲帘赏。
惆怅。疏蛬藏响。雨洗净、嶙峋十丈。芙蓉孤倚月幌。
问点额宫梅,已归天上。冷衙蜂乍放。
不照到、铜沟腻涨。青芜里、宣和金字,也是此情况。
这首词描绘了宋德寿宫内的一块芙蓉石,置于南榷署之中,历经岁月变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芙蓉石周围环境的幽静与凄凉,以及对过往繁华的追忆。
“墙阴拥翠浪”,以“翠浪”形容墙边植物的茂盛,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藤络苔皴草长”,藤蔓缠绕,苔藓斑驳,草木繁茂,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丰富与复杂。“香销玉葬”,暗示芙蓉石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如今却如同香消玉殒,充满了哀伤与怀念。“凄凉处、奉华旧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疏蛬藏响”,远处传来蝉鸣,增添了几分寂静与孤独感。“雨洗净、嶙峋十丈”,雨水冲刷过石壁,使其更加清晰可见,同时也洗去了尘埃,展现出其独特的风貌。“芙蓉孤倚月幌”,芙蓉花独自依偎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与美丽。“问点额宫梅,已归天上”,以宫梅比喻芙蓉,暗示其虽美但终归寂寞,如同宫中的梅花,已逝去。“冷衙蜂乍放”,冷清的官署中,蜜蜂刚刚开始飞舞,象征着生命力的复苏,但这种复苏似乎与芙蓉石的处境形成对比。“不照到、铜沟腻涨”,铜沟中水涨得腻腻的,却无法照亮芙蓉石,暗喻其被遗忘或忽视的命运。“青芜里、宣和金字,也是此情况”,在青草丛中,宣和年间的金字依然存在,但它们与芙蓉石一样,都面临着被遗忘的命运。
整首词通过对芙蓉石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词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愁与思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