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霓裳中序第一.宋德寿宫芙蓉石在南榷署》
《霓裳中序第一.宋德寿宫芙蓉石在南榷署》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词  词牌: 霓裳中序第一

墙阴拥翠浪。搔首繁华成俯仰。

藤络苔皴草长,是亲见光尧,蓬莱无恙。香销玉葬。

怕夜深、山鬼来往。凄凉处、奉华旧阁,记否捲帘赏。

惆怅。疏蛬藏响。雨洗净、嶙峋十丈。芙蓉孤倚月幌。

问点额宫梅,已归天上。冷衙蜂乍放。

不照到、铜沟腻涨。青芜里、宣和金字,也是此情况。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宋德寿宫内的一块芙蓉石,置于南榷署之中,历经岁月变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芙蓉石周围环境的幽静与凄凉,以及对过往繁华的追忆。

“墙阴拥翠浪”,以“翠浪”形容墙边植物的茂盛,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藤络苔皴草长”,藤蔓缠绕,苔藓斑驳,草木繁茂,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丰富与复杂。“香销玉葬”,暗示芙蓉石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如今却如同香消玉殒,充满了哀伤与怀念。“凄凉处、奉华旧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疏蛬藏响”,远处传来蝉鸣,增添了几分寂静与孤独感。“雨洗净、嶙峋十丈”,雨水冲刷过石壁,使其更加清晰可见,同时也洗去了尘埃,展现出其独特的风貌。“芙蓉孤倚月幌”,芙蓉花独自依偎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与美丽。“问点额宫梅,已归天上”,以宫梅比喻芙蓉,暗示其虽美但终归寂寞,如同宫中的梅花,已逝去。“冷衙蜂乍放”,冷清的官署中,蜜蜂刚刚开始飞舞,象征着生命力的复苏,但这种复苏似乎与芙蓉石的处境形成对比。“不照到、铜沟腻涨”,铜沟中水涨得腻腻的,却无法照亮芙蓉石,暗喻其被遗忘或忽视的命运。“青芜里、宣和金字,也是此情况”,在青草丛中,宣和年间的金字依然存在,但它们与芙蓉石一样,都面临着被遗忘的命运。

整首词通过对芙蓉石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词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愁与思考的世界。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寄徐正字夤

八月月如冰,登楼见姑射。

美人隔千里,相思无羽驾。

红兰裛露衰,谁以流光讶。

何当诗一句,同吟祝玄化。

(0)

题陈山人居

犹自莓苔马迹重,石嵌泉冷懒移峰。

空垂凤食檐前竹,漫拔龙形涧底松。

隔岸青山秋见寺,半床明月夜闻钟。

谁能惆怅磻溪事,今古悠悠不再逢。

(0)

寄杨赞图学士

东堂第一领春风,时怪关西小骥慵。

华表柱头还有鹤,华歆名下别无龙。

君恩凤阁含毫数,诗景珠宫列肆供。

今日江南驻舟处,莫言归计为云峰。

(0)

寄汉上友人

襄汉多清景,东游已不能。

蒹葭照流水,风雨扑孤灯。

献赋闻新雁,思山见去僧。

知君北来日,惆怅亦难胜。

(0)

陈侍御新居

幕客开新第,词人遍有诗。

山怜九仙近,石买太湖奇。

树势想高日,地形誇得时。

自然成避俗,休与白云期。

(0)

赠匡山道者

尝闻一粒功,足以反衰容。

方寸如不达,此生安可逢。

寄书时态尽,忆语道情浓。

争得携巾履,同归鸟外峰。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