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开府潞公太师得谢西归谨赋七言四韵诗五首拜送·其五》
《开府潞公太师得谢西归谨赋七言四韵诗五首拜送·其五》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久持邦柄擅斯文,却扫丘园脱世纷。

已用三篇作霖雨,回看万事似浮云。

何须棨戟荣归路,自有旂常载旧勋。

欲别延英犹造膝,老臣虽去不忘君。

(0)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领导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的诗句。开篇"久持邦柄擅斯文",表明上司长期掌握国家权柄,并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紧接着"却扫丘园脱世纷"则是说他选择了隐退,将自己从世俗的纷争中解脱出来。在下一句"已用三篇作霖雨","三篇"可能指的是某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而"作霖雨"则比喻这些作品如同滋润万物的春雨,具有极高的赞誉。随后的"回看万事似浮云"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功业的淡然态度,一切成就都像浮动的云烟一般虚无缥缈。

接着"何须棨戟荣归路"中,"棨戟"是古代仪仗队伍中的器物,这里用来比喻官员的权势和威严,而"荣归路"则指的是官员在功成名就之后光荣退休。诗人问何须如此,因为"自有旂常载旧勋",意思是说他已经有了不朽的功业,无需再追求那些外在的荣耀和象征。

最后两句"欲别延英犹造膝,老臣虽去不忘君"表达了诗人对于君主的忠诚,即使是在告别之时,他依然保持着对君主的尊敬之情。"造膝"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行礼的姿态,显示出诗人的忠心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领导者的赞誉、隐退生活的描绘以及个人功业与忠诚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用甘泉公二贤祠韵示诸生·其二

含悲亦何益,有生重离会。

不见古昔人,磊磊今何在。

一念义利间,遂别舜蹠辈。

大禹惜寸阴,逝者岂相待。

少壮若有馀,时过乃终悔。

为学譬为山,难成易亏败。

进止吾自由,勖矣奚所慨。

(0)

范参岳啸园宴集寄赋二首·其二

沈约要题赋,王筠会赏心。

徒然闻胜槩,何自奉追寻。

振策东皋远,开尊北海深。

祇应孙阮辈,林木响清音。

(0)

登天平废寺

古寺空山里,重来感废兴。

寻溪迷蔓草,攀壑藉危藤。

绕树多寒鹊,燃灯止病僧。

独怜青嶂外,犹见白云层。

(0)

赠金氏

卖卜吴门市,馀钱作酒资。

身同日者隐,年忽老谁知。

帘下经探秘,蓍中语入微。

多惭大夫后,从子欲稽疑。

(0)

夜泊江州

浔阳江上夜,春月映残辉。

风静微闻柝,潮回悉露矶。

梦随吴地尽,魂向楚乡飞。

岂但琵琶曲,能沾司马衣。

(0)

蒲州西门外铁牛唐时所造以系浮桥者今河西徙十馀里矣

唐代浮梁处,遗牛制尚新。

一朝移岸谷,千载困风尘。

失水鼋鼍没,依城鹳雀邻。

应无丞相问,傥与牧童亲。

世变形容老,年深战伐频。

无穷怀古意,舍尔适西秦。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