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十九》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十九》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露滴红兰玉满畦,闲拖象屣到峰西。

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

古堑细烟红树老,半岩残雪白猿啼。

虽然不是桃源洞,春至桃花亦满蹊。

(0)
注释
红兰:红色的兰花。
象屣:象牙做的鞋子,比喻贵重或华美的鞋子。
心似莲花洁:心灵如莲花般洁净无暇。
古堑:古老的沟壑。
翻译
露珠滴落在红色兰花上,如同满园的宝石,我悠闲地拖着象牙鞋走到山峰西边。
只要心中保持莲花般的纯洁,何必像枯木一样拘泥于形式。
古老的沟壑中升起细细的烟雾,红色的老树映衬下显得更加沧桑,半山腰上残留的积雪下,白猿在哀啼。
虽然这不是世外桃源,但春天来临,桃花依旧盛开,铺满了小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图景。开篇“露滴红兰玉满畦,闲拖象屣到峰西”两句,通过对露水滴落在红色的榛生长的兰花上,以及闲适地拖着象牙般的竹屣行走至山峰之西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接着,“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清净,不需刻意效仿外物(槁木是形状如人的树木)的思想。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常用来比喻人们在污浊的世俗中保持纯洁的心灵。

第三段“古堑细烟红树老,半岩残雪白猿啼”两句,通过描绘古时遗留的城墙上飘逸的细烟、红色的老树,以及山岩间残留的白雪和猿啼声,营造出一幅荒凉而静谧的画面。

最后,“虽然不是桃源洞,春至桃花亦满蹊”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虽未达到理想中的桃源仙境,但在春天到来时,即使是普通的地方也会有桃花盛开,充满生机与美好。这里的“桃源洞”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人间仙境,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界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感。通过对山居景象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清净、自由和自在的追求。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送燕

空梁如逆旅,欲别故飞低。

天下皆秋气,何方更好栖。

风流思旧梦,月冷度前溪。

尔念余心在,凄凉见落泥。

(0)

大雨

去年秋潦淼茫茫,鱼鳖沙虫登我床。

瑶宫巨室皆漂没,何况流民茆札房。

死者横流生者泣,千口仅留不得食。

努力高山挖草根,至今面带黄泥色。

眼看麦短黍差长,虽未入口心有望。

上帝岂忧沟壑剩,其雨其雨乃复狂。

翻盘沉灶不肯止,庭户无光天重翳。

谁能拔剑斩顽云,捧出日轮头上置。

流民流民奈若何,生世坎壈何其多。

兵革遗馀乡国绝,又见辽海鼓风波。

老僧德薄命更鄙,偃卧若遭毒龙戏。

夜半滚滚浮枕头,不知是泪还是雨。

(0)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八

有作必有受,须知无受者。

昔日与今时,互换形皆假。

稽首狮子尊,痴人徒嗟呀。

(0)

示学人三十首·其四

大道如平砥,人自向高山。

不知千万程,近在足趾间。

出户复入户,何用苦烦难。

(0)

十二侵

千株开照曜,一夜满庭阴。

拟㨖云霄上,宁愁溟壑深。

夏凌堪镇岳,春水欲鸣琴。

漭沆思林泽,鱼龙未易寻。

(0)

九佳

影同寒月印空阶,错爱清光掩素怀。

夜夜枝头看似梦,踏穷残雪惜芒鞋。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