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忆青田自在游,遭斯祇以稻粱谋。
不存所乐求因已,那更笼中强出头。
似忆青田自在游,遭斯祇以稻粱谋。
不存所乐求因已,那更笼中强出头。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思考。首句“似忆青田自在游”,仿佛在回忆过去自由自在的生活,流露出一种向往和怀念之情。接着,“遭斯祇以稻粱谋”则揭示了现实中的无奈,为了生存不得不投身于世俗的纷扰之中,追求物质的稻粱之谋。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受。
“不存所乐求因已”,进一步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我追求的反思。诗人似乎在说,自己并不真正追求快乐,而是被外界的因素所驱动,这反映了对自身行为动机的质疑。最后,“那更笼中强出头”,以形象的比喻,将自己比作笼中鸟,即便挣扎也难以摆脱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挣扎与选择,以及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薄游践初心,寓宿便晚静。
山空秋有声,人寂夜更永。
华鲸催晓色,有客动深省。
焚香礼大士,杖策上危岭。
黄金明窣堵,妙音生佛境。
眼穷天无尽,地转江万顷。
缅怀梁武帝,问法昔造请。
识师鸟巢中,道契言自领。
会令天龙宫,金碧粲绝顶。
我来脩法供,汲水具乳茗。
愿同桑下留,览胜毕馀景。
还从天际归,悠然理烟艇。
良辰不浪出,坐久无谁言。
闲携老铃去,旋觅登高樽。
悠然理孤策,徐行当华轩。
步穿鼪鼯径,来过鸡犬村。
炊烟起茅庐,衍沃多平原。
翳翳桑柘密,霭霭禾黍繁。
黄童与白叟,相携负朝暄。
我求方寸地,拟设常关门。
谁知南冈底,近有苏家园。
心知淳朴处,可避喧嚣烦。
归来得好语,高意谁当论。
他年刘子骥,定觅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