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颅月面表千夫,吏用公才举世无。
斗丽争雄何足道,君看澄观岂僧徒。
犀颅月面表千夫,吏用公才举世无。
斗丽争雄何足道,君看澄观岂僧徒。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孙觌所作,名为《送天宁维老》。诗中描绘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僧人形象,犀颅月面,形容其外貌非凡;“表千夫”则强调其在官吏中的卓越才能,举世无双。接下来,“斗丽争雄何足道”,表明诗人并不看重表面的竞争与争斗,而是更看重内在的品质与修为。“君看澄观岂僧徒”,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僧人的非凡之处,不仅是一位僧人,更是一位具有深邃智慧和高尚品德的智者。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的赞美,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孙觌通过这首诗,不仅颂扬了僧人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隔墙听琴月明中,琴三弄,闲愁万种,自诉情衷。
要知音耳朵,听得他芳心动。
司马、文君情偏重,他每也曾理结丝桐。
又不是《黄鹤醉翁》,又不是《泣麟悲凤》,又不是《清夜闻钟》。
天台有奇观,方广石梁悬断岸。
青天倒泻瀑布寒,五百大士皆顽汉。
道人一出初无心,手翻贝叶开珠林。
十载湖山玩清淡,白云流水松风琴。
金策飞来镜湖月,大禹山前看禹穴。
玉麈横挥檐葡香,石台花雨如飞雪。
千山奇怪总笔底,妙语写出山骨髓。
岩泉一勺不足留,梦魂飞渡鱼龙海。
皇州三月花柳辉,江南此时茶笋肥。
君行已随心所向,不嫌杜宇啼春归。
玉堂故人知我有,问信向君应合手。
为言百事不能为,旧时黑须今白首。
昨宵风雨多,新愁乱无数。
洛阳城西富贵家,旧时台榭今何处?
枯藤古树栖老乌,败垣荒草藏狐兔。
好花不见春风开,落花尽逐春风去。游子意何如?
荡子情何诉?但见金谷流,映带邮亭路。
三月四月杜鹃啼,往来客旅心凄迷。
落日淡,孤云低。
不如买取数斗酒,浩饮长歌高拍手。
一醉之后吾何有?世事纷纷付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