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皇游豫日,此地翠华来。
忍草生驰道,慈云护讲台。
玉波仙鹭浴,绯雪御桃开。
望幸还今日,何人托乘陪。
宣皇游豫日,此地翠华来。
忍草生驰道,慈云护讲台。
玉波仙鹭浴,绯雪御桃开。
望幸还今日,何人托乘陪。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宣宗皇帝出游时光顾功德寺的情景。诗中充满了皇家气派与宗教氛围的交织,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历史韵味。
“宣皇游豫日,此地翠华来。”开篇即点明了皇帝出游的背景,翠华是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用的仪仗,象征着皇帝的尊贵与威严。这句话通过“游豫”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在游玩时的悠闲与愉悦。
“忍草生驰道,慈云护讲台。”驰道指的是皇帝行进的道路,忍草在此生长,既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也暗示了皇帝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慈云则象征着皇帝的仁慈与庇护,它守护着讲台,寓意着皇帝对知识与教化的重视。
“玉波仙鹭浴,绯雪御桃开。”玉波形容清澈的水面,仙鹭在这里沐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绯雪御桃的开放,则是春天的象征,预示着生机与繁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暗含了对皇帝统治下社会和谐与繁荣的赞美。
“望幸还今日,何人托乘陪。”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皇帝再次莅临的期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样的盛事中,又有谁能够有幸陪伴左右呢?这既是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也是对当时社会等级森严的一种反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明朝皇家出游的宏大场面,以及对宗教、自然、社会和谐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盛世景象的向往与赞美。
凉风玉宇迥,晚露锦荷香。
言采金兰契,欢逢薜荔傍。
传杯醉浩漾,把袂动翱翔。
十载存肝胆,三秋忆慨慷。
不辞徐孺榻,还续阮生狂。
棋响雨声碎,灯昏夜汉光。
烹茶怜漏箭,刻烛赋流黄。
逸拟云英合,清疑玉树芳。
挥毫推彩笔,搦管愧枯肠。
授简诸生后,每嫌秋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