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旌旆壮游观,寄迹朱明臈意寒。
人在半空鸣玉佩,日从疏木照玄冠。
铁桥风过泉初急,丹灶霞深石未乾。
忽问英州唐别驾,伫看驱轸上长安。
翩翩旌旆壮游观,寄迹朱明臈意寒。
人在半空鸣玉佩,日从疏木照玄冠。
铁桥风过泉初急,丹灶霞深石未乾。
忽问英州唐别驾,伫看驱轸上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行旅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种种景象与感受。首句“翩翩旌旆壮游观”便已勾勒出行旅队伍的壮观场面,旌旗飘扬,游人欢腾,展现出一种豪迈与壮阔的氛围。接着,“寄迹朱明臈意寒”一句则巧妙地将时间与地点融合,既点明了季节(朱明,即夏末秋初),又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人在半空鸣玉佩,日从疏木照玄冠”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人在高空中行走,仿佛能听到玉佩的清脆声响;太阳从稀疏的树木间照射下来,映照在玄色的帽子上,光影交错,美不胜收。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人生的追求与境界。
“铁桥风过泉初急,丹灶霞深石未乾”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意境。铁桥在风中摇曳,泉水因风而急,丹灶上的霞光深邃,石头还未完全干燥,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这里也暗含着对修行与追求的比喻,铁桥、丹灶等元素象征着修炼之路,风、水、霞、石则代表了旅途中的各种考验与变化。
最后,“忽问英州唐别驾,伫看驱轸上长安”两句,以一个询问和期待的场景结束全诗。诗人似乎在向远方的朋友或同行者发问,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希望他们能够一同前往长安,实现更高的理想与抱负。这一问一答之间,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象的生动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风貌。
秋宵拄杖邑石门,萦回石路盘云根。
荒林败叶斗秋雨,苍烟界破青天痕。
双扉云封不得入,山月欲落愁时魂。
银河泻地霜满天,金飙吹空峰入云。
寒藤半枯瘦蛟舞,老松倒挂苍虬分。
仙人招我碧山住,乘风翔谒云中君。
嵯峨望弥上,面削午影圆。
四角撑晴空,绝蹬凝青烟。
有时吐光怪,飞鸟不敢前。
摄衣上层梯,足底云雾穿。
绝顶一以眺,吴会正茫然。
五湖烟景阔,诸山何连绵。
白云滃然来,荡胸洗尘缘。
铃声乱鸟语,松涛惊鹤眠。
清景难尽摩,飘飘欲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