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灵梦断湘云夕,凉叶潇潇泻秋碧。
君山半夜风雨来,万顷波中老龙泣。
湘灵梦断湘云夕,凉叶潇潇泻秋碧。
君山半夜风雨来,万顷波中老龙泣。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郑珞所作,名为《题枯木竹石》。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深意的画面,通过枯木、竹子和岩石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坚韧并存的意境。
首句“湘灵梦断湘云夕”,以湘水女神湘灵的梦境破晓,象征着美好与梦幻的消逝,引出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接下来,“凉叶潇潇泻秋碧”一句,通过描述秋日里落叶飘零、洒满碧绿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落叶的“潇潇”声,仿佛是自然界的低语,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
紧接着,“君山半夜风雨来,万顷波中老龙泣”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君山,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风雨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动荡,也似乎触动了深藏于万顷波涛之下的古老龙神,使其发出悲鸣。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壮阔,又蕴含了深层次的情感与哲思,让人联想到生命与时间的流逝,以及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既有自然景观之美,又富含哲理意味的世界。枯木、竹石、落叶、风雨等元素的运用,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动态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绿窗窈窕通明月,朱弦奏罢何疏越。
燕姬艳舞方具陈,郑女清歌相对发。
玲珑宛转绕翠屏,梁尘飒飒花冥冥。
师传翻使惊恊律,心妙直欲追秦青。
已听泠然振林木,复闻馀响流空谷。
将无哀乐动人心,苏门之啸秦庭哭。
当筵但见春融融,无限玉树摇东风。
周郎欲顾曾无误,延年女弟徒称工。
新声能令旧声变,贯珠不断危如线。
偶觉凄清拂黛蛾,时为掩抑看团扇。
画栋轻云夜不飞,凤凰肯逐箫声归。
但怜白雪知音少,岂是红妆绝代稀。
云鬟零乱歌才阕,东方欲明银烛灭。
淳于一石自沉酣,不使冠缨座中绝。
泰山俨具瞻,匪直颂师尹。
一出秉铨衡,中外作标准。
朗月照浚谷,清泉流泯泯。
抗志圭组轻,萧然岩壑尽。
甥也馆于室,耳提谢不敏。
典谟日佩训,风雅时援引。
所至恒爱护,恐为友婿窘。
不减慈父恩,长恸德星陨。
月明飞下瑶天。喜圆晕、尚依然。
金粉南朝消欲尽,剩菱花、还伴婵娟。
春山索笑,秋波对语,心事先传。
看君王、比肩双坐,桂宫人影如仙。
画楼结绮靓妆妍。是灯前。是花前。
一梦繁华酣未醒,早琼魂、化了飞烟。
残脂艳井,清歌玉树,记否当年。
照佳人、玉容香颈,可曾还照旧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