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节淹鹏海,高年集凤池。
谟猷未及展,箫鼓已成悲。
经擿留天幄,书囊入殿帷。
伤心济源道,无复故人期。
壮节淹鹏海,高年集凤池。
谟猷未及展,箫鼓已成悲。
经擿留天幄,书囊入殿帷。
伤心济源道,无复故人期。
这首挽词表达了对中书傅钦之侍郎的深切哀悼与缅怀。"壮节淹鹏海,高年集凤池",开篇即以壮志未酬、年华老去的意象,渲染出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凉氛围。"谟猷未及展",暗示了其才华未能施展的遗憾;"箫鼓已成悲",通过乐曲的转变,从喜庆转为哀伤,进一步强化了哀悼之情。
"经擿留天幄,书囊入殿帷",描述了其生前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书籍与经文的比喻,象征着其智慧与学问的传承。"伤心济源道,无复故人期",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逝者在济源道上独行,再也无法与故人相聚的深深哀痛。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简述,以及对其离世后留下的情感空白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登寺寻盘道,人烟远更微。
石窗秋见海,山霭暮侵衣。
众木随僧老,高泉尽日飞。
谁能厌轩冕,来此便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