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见樵衣,疑是虎啖馀。
侧身望中岭,半黍形蠕蠕。
须臾负薪至,低唱过我车。
为言山猫多,危语讶仆夫。
语罢入林去,顿使余心孤。
道旁见樵衣,疑是虎啖馀。
侧身望中岭,半黍形蠕蠕。
须臾负薪至,低唱过我车。
为言山猫多,危语讶仆夫。
语罢入林去,顿使余心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首句“道旁见樵衣,疑是虎啖馀”,以一个疑问句开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氛围,仿佛在暗示前方可能有危险或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接着,“侧身望中岭,半黍形蠕蠕”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山岭上微小的生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也暗示了山林中的生机勃勃。
“须臾负薪至,低唱过我车”描绘了山民的形象,他们虽然生活艰辛,却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这种乐观的态度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为言山猫多,危语讶仆夫”则通过山民的话语,透露出山中野生动物的存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最后,“语罢入林去,顿使余心孤”表达了诗人听完山民的话后内心的孤独感,或许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或是对山林深处未知世界的向往与好奇。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之美、人情之真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是一幅生动的山行画卷。
重楼肆登赏,岂羡石为廊。
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
罾青识渔浦,芝紫认仙乡。
却恐当归阙,灵台为别伤。
两岁霜风吹客袍,亲庭礼阙捧香醪。
今日升堂祝亲寿,亲寿愿比南山高。
古来人生七十稀,吾亲八十脸如桃。
但得岁月无穷极,从教两鬓添霜毛。
閒中花竹自娱戏,日课诗礼勉儿曹。
随分家风尝礼法,何心与世争雄豪。
自古作善天所佑,赋与庞眉并寿绦。
不须神仙授秘诀,已保柱石常坚牢。
年年新酿此时熟,真珠滴红听小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