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子空阶落,金风拂面来。
人当星散后,花尚月终开。
无夜不闻漏,有时思上台。
衔杯不肯醉,何用酒铛催。
梧子空阶落,金风拂面来。
人当星散后,花尚月终开。
无夜不闻漏,有时思上台。
衔杯不肯醉,何用酒铛催。
这首诗描绘了独居者在夜晚的孤独与思考。首句“梧子空阶落”以梧桐叶的飘落渲染出一种寂静与萧瑟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接着,“金风拂面来”则以秋风的轻拂,增添了一丝凉意和淡淡的哀愁。
“人当星散后,花尚月终开”这两句对比鲜明,前句写人已散去,后句写花还在月下绽放,形成一种反差,寓意着即使周围环境或情境变得冷清,内心的情感或某些美好事物依然存在,给人以希望和安慰。
“无夜不闻漏,有时思上台”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去的怀念。滴答的漏声贯穿每个夜晚,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而“思上台”可能指的是对过去某个地方或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衔杯不肯醉,何用酒铛催”则展现了主人公面对孤独时的自我慰藉方式——饮酒。但“不肯醉”表明他并非真正寻求麻醉,而是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孤独,寻求心灵的平静。这里“酒铛催”是一种反问,暗示了饮酒并非真正的解药,孤独感始终难以完全消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深刻地揭示了独居者内心的孤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昔喜三身净,今悲万劫长。
不应归北斗,应是向西方。
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
鼠行残药碗,虫网旧绳床。
别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
支公何处在,神理竟茫茫。
侍帝金华讲,千龄道固稀。
位将贤士设,书共学徒归。
首命深燕隗,通经浅汉韦。
列筵荣赐食,送客愧儒衣。
贺燕窥檐下,迁莺入殿飞。
欲知朝野庆,文教日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