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漆至坚,浸之则离。皎皎素丝,溺色染移。
君不我弃,谗人所为。
胶漆至坚,浸之则离。皎皎素丝,溺色染移。
君不我弃,谗人所为。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曹植在魏晋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名为《乐府(其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中的“胶漆至坚,浸之则离”两句,用了胶和漆的比喻,表达了一种坚固而又脆弱的关系。当外力作用于它时,即使看似坚不可摧,也会突然分离。这里的“胶漆”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接着,“皎皎素丝,溺色染移”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细腻而深入骨髓的情感。这里的“素丝”可能指的是情感或是某种纽带,而“溺色”则意味着这种情感已经渗透到了内心深处,不可磨灭。
最后,“君不我弃,谗人所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坚持和对他人的怀疑。这里的“君”可能是指朋友或亲近的人,而“谗人”则暗示着周围存在诽谤中伤之人。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阶层对于人际关系的微妙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