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岁暮山居杂感·其二十六》
《岁暮山居杂感·其二十六》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犹使儿童识,凿山惧未深。

不观高士传,能入酒人林。

静兕眠清野,寒鸠笑木阴。

天空月色正,零露肃孤砧。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岁末山居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犹使儿童识,凿山惧未深”描绘了山中开凿的景象,仿佛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凿山之行为“惧未深”,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不观高士传,能入酒人林”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之士的向往与对饮酒诗人的接纳。这里“高士传”与“酒人林”形成对比,前者代表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后者则可能象征着放纵与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说,他并不局限于一种生活方式,而是能够欣赏并融入不同的生活场景。

“静兕眠清野,寒鸠笑木阴”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情感,静兕(犀牛)在清野中安眠,寒鸠(乌鸦)在树荫下嬉戏,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这里的“静”与“寒”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天空月色正,零露肃孤砧”则是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月光洒满天空,露水在寂静中轻轻落下,远处传来孤独的砧声(打铁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夜景图。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独特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与欣赏。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世界。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湖上别龙溪

河汾门下几人过,屡见其如遽别何。

一月斋心仁义外,三年横口是非多。

诸生避席从相问,童子濯缨来和歌。

我亦投竿伤岁久,欲随东去钓沧波。

(0)

先天

图书曾识先天象,却恨无言自仲尼。

岂意二千馀岁后,更闻三十六宫诗。

天根已属阳生候,月窟初含刚反基。

说向世儒浑未悟,不知康节果谁师。

(0)

程舜敷春暮同江宴会遇雨

仙舄飞腾惊故人,华筵庆洽敞名津。

楚天云雨巫山梦,江草佩环湘浦春。

萍梗故依芳席合,鸟声巧逐和歌新。

谁知别去钟期调,今日重闻流水滨。

(0)

寿竹园秀冈兄六十

莲洞时相见,芳醪每共持。

忽看四岁长,已至六旬期。

冈上松初秀,庭前桂几枝。

顾予头且白,先寄社中诗。

(0)

葛山王思畏七十

去年从朋好,同舟遣子随。

达观疑有慕,禄养似非期。

事简贫常足,情深惠屡推。

亲心知所畏,垂老不忘思。

(0)

赵浚谷遣袁迪来寓答·其二

病多年复迫,齿发半凋残。

丧室悲元亮,衰门报耿茧。

心将形待尽,世以梦同观。

惟有缨冠意,悠悠未忍安。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