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桃种得春一原,逃死逃得秦外天。
杀鸡为黍替草具,不识晋语犹秦言。
昨日相逢今日别,流水落花行路绝。
鸡黍更从仙隐设,疑是齐东野人说。
典午乱多仍治少,此事明明不分晓。
一秦才灭一秦生,避世避人还避秦。
忆昔怒驱丞相去,犹思上蔡东门兔。
纵有封君禄万钟,争如食邑桃千树。
空山惜日见日长,秦民怨日偕日亡。
恨身不为治时草,不恨祖龙长不老。
种桃种得春一原,逃死逃得秦外天。
杀鸡为黍替草具,不识晋语犹秦言。
昨日相逢今日别,流水落花行路绝。
鸡黍更从仙隐设,疑是齐东野人说。
典午乱多仍治少,此事明明不分晓。
一秦才灭一秦生,避世避人还避秦。
忆昔怒驱丞相去,犹思上蔡东门兔。
纵有封君禄万钟,争如食邑桃千树。
空山惜日见日长,秦民怨日偕日亡。
恨身不为治时草,不恨祖龙长不老。
这首诗《桃源行》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幻想的桃源世界。诗中以“种桃”开篇,暗示了桃源之地的自然之美和生命的繁盛。接着,“逃死逃得秦外天”,表达了桃源居民对逃避战乱、寻找安宁生活的渴望。
“杀鸡为黍替草具,不识晋语犹秦言”,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桃源居民与外界的隔绝状态,以及他们独特的语言文化。随后,“昨日相逢今日别,流水落花行路绝”,描绘了桃源中人与人之间短暂而珍贵的相聚,以及时间流逝的无情。
“鸡黍更从仙隐设,疑是齐东野人说”,进一步强调了桃源的神秘与超脱世俗的特性,仿佛是远离尘嚣的仙境。然而,“典午乱多仍治少,此事明明不分晓”,揭示了桃源虽能暂时避开战乱,但终究无法逃脱历史的变迁与命运的轮回。
“一秦才灭一秦生,避世避人还避秦”,反映了桃源居民在历史更迭中的生存智慧,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理想的追求。最后,“恨身不为治时草,不恨祖龙长不老”,表达了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矛盾的桃源世界,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思考关于理想与现实、逃避与面对的深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