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无他事,房门不厌敲。
好山元带郭,损屋旋铺茅。
静砌生灵药,高林出远郊。
水禽冬不见,春暖渐营巢。
客至无他事,房门不厌敲。
好山元带郭,损屋旋铺茅。
静砌生灵药,高林出远郊。
水禽冬不见,春暖渐营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的《访僧居》,描绘了作者拜访僧人住所时的场景和所见之景。首句“客至无他事”,表达了来访者对僧人生活的简单和纯粹,来访并非为世俗之事,而是寻求心灵的宁静。次句“房门不厌敲”则体现了僧人的淡泊与热情,即使门扉常开,也欢迎来访者。
“好山元带郭”描绘了僧居环境的优美,山色与城郭相映成趣,显示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接下来,“损屋旋铺茅”写出了僧人生活的简朴,房屋虽破旧,但修补及时,用茅草覆盖,透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静砌生灵药”暗示了僧人可能在种植草药,体现了他们的生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健康和修行的重视。“高林出远郊”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高大的树林延伸到远处的郊野,给人以宁静深远的感觉。
最后两句“水禽冬不见,春暖渐营巢”则通过冬季水禽的消失和春天的到来,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同时也寓含了僧人对自然规律的体悟和生活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僧人生活的简朴、自然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和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