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龄非济物,柔翰误为儒。
及此斋心暇,翛然与道俱。
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
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
息阴惭蔽芾,讲义得醍醐。
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华夷参吏事,巴汉混州图。
偃草怀君子,移风念啬夫。
翳桑俄有绩,宿麦复盈租。
圆寂期超诣,凋残幸已苏。
解空囊不智,灭景谷何愚。
几日遵归辙,东菑殆欲芜。
壮龄非济物,柔翰误为儒。
及此斋心暇,翛然与道俱。
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
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
息阴惭蔽芾,讲义得醍醐。
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华夷参吏事,巴汉混州图。
偃草怀君子,移风念啬夫。
翳桑俄有绩,宿麦复盈租。
圆寂期超诣,凋残幸已苏。
解空囊不智,灭景谷何愚。
几日遵归辙,东菑殆欲芜。
这首诗名为《郡斋读经》,出自唐代诗人羊士谔之手。从诗的内容来看,羊士谔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智慧与修养的追求。
"壮龄非济物,柔翰误为儒。" 这两句表明在年轻力壮时未能济世救人,只是在书卷中误入儒家学说,显露出诗人对个人早期志向与实际行动之间差距的反思。
"及此斋心暇,翛然与道俱。" 当到了闲暇时刻,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大道相伴随,体现了诗人在静谧中寻找精神寄托和提升自我修养的愿望。
"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 这两句强调了个人才华虽独立但并非孤立,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希望有志同道合者相伴。
"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 莲花在水中生长,桂香充盈炉膛,是诗人借景抒情,寓意高洁和清香之美。
"息阴惭蔽芾,讲义得醍醐。" 阴霾散去,芜花显露;讲述经书得到了精华,这里说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个人修养、学问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进一步表达。"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诗人自比为桃花源中的隐者,与竹林中使者相呼应,寓意超脱尘世。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于个人成就、智慧和心灵修养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在世界和外部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追求真理、提升自我修养,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尚情操。
满目亭台嘉木繁,燕蝉吟语不为喧。
昼潮势急吞诸岛,暑雨声回露半村。
真为援毫方掩卷,常因按曲便开尊。
若将明月为俦侣,应把清风遗子孙。
绣羽惊弓离果上,红鳞见饵出蒲根。
寻君未要先敲竹,且棹渔舟入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