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收山半,江天出翠层。
重闻百五日,遥祭十三陵。
祝版书孙子,祠官走令丞。
西京遗庙在,天下想中兴。
春雨收山半,江天出翠层。
重闻百五日,遥祭十三陵。
祝版书孙子,祠官走令丞。
西京遗庙在,天下想中兴。
这首诗是清代顾炎武所作的《金陵杂诗(其二)》。诗中描绘了春雨后的金陵景色,以及对历史的追思与对未来的期盼。
首句“春雨收山半,江天出翠层”描绘了春雨过后,山色半隐半现,江天一色,翠绿层叠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
“重闻百五日,遥祭十三陵”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之情。这里的“百五日”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计时方式,相当于现在的105天,常用于纪念或祭祀。而“十三陵”则是指明朝皇帝的陵墓群,这里通过遥祭十三陵,寄托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先人的怀念。
接下来的“祝版书孙子,祠官走令丞”两句,描述了祭祀活动的场景。祝版是祭祀时用来表达祝福的木板,书孙子可能是指书写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祠官和令丞是负责祭祀活动的官员,他们的忙碌表现了对祭祀仪式的重视。
最后,“西京遗庙在,天下想中兴”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复兴的期待。西京通常指古代的都城,这里的“遗庙”可能指的是保留下来的古代庙宇或历史建筑。诗人通过这句诗,既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寄托了对未来国家强盛的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历史的缅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送客出南门,客行苦踌躇。
前有血流地,暴尸临路衢。
借问守关兵,云是妖贼徒。
往者东西乡,啸聚如群狙。
跳梁恃山谷,根结未易锄。
潜行巧阚伺,动与鬼蜮俱。
官中急召募,捣穴将扫除。
往往禽捕之,束缚来献俘。
械系置庭下,诘问非枉诬。
每戮三审之,仁哉贤大夫。
岂不愤彼逆,终然恻其愚。
先时获游谍,揭竿枭首颅。
州人食其肉,刌剔无完肤。
嘉禾化稂莠,红紫竟乱朱。
下为人所忍,上干天所诛。
吾闻圣人教,伐恶仁之符。
一奸伏刀踬,万姓安其居。
官军北来近,此辈沟壑馀。
行者勿怆恻,黾勉慎所趋。
溪原雨既作,暝色复惨䨴。
乱云无时兴,淫浸恐奔溃。
居人坐当户,烦暑欣涤溉。
冥冥飞鸟绝,窈窈横冈背。
黄罗六七里,举首一山对。
念子暂阻修,而多发幽慨。
神驰碧林表,思豁澄宇外。
舆盖强仆夫,逝将汨泥秽。
亲情见款曲,屡起捉衿佩。
侧足石径微,颇亦虑迷殆。
野航终不渡,潦势方益大。
且复连夜床,高谈慰忧痗。
时维秋夏交,变惕蜂蚁队。
湘湖荡流波,其色黯玄黛。
将军久驻马,农亩应释耒。
簪裾恬食息,豺虎越阛阓。
明王布德泽,此理竟谁昧。
秋风落刁斗,夕露沾甲铠。
岂知藜藿味,优暇乃我辈。
勉君迟遁思,过雨方可爱。
持杯接华烛,登俎烝肴载。庭芜欣濯濯,凉叶交??。
吁嗟治乱机,倚伏纷万态。
众流终赴海,群巘必宗岱。
欢期且莫违,天道终有在。
矧兹服平素,陈谊炯肝肺。
谁能伤局促,而不思奋淬。
会合如可常,能来勿辞再。
《戊子六月喜雨》【明·刘崧】溪原雨既作,暝色复惨䨴。乱云无时兴,淫浸恐奔溃。居人坐当户,烦暑欣涤溉。冥冥飞鸟绝,窈窈横冈背。黄罗六七里,举首一山对。念子暂阻修,而多发幽慨。神驰碧林表,思豁澄宇外。舆盖强仆夫,逝将汨泥秽。亲情见款曲,屡起捉衿佩。侧足石径微,颇亦虑迷殆。野航终不渡,潦势方益大。且复连夜床,高谈慰忧痗。时维秋夏交,变惕蜂蚁队。湘湖荡流波,其色黯玄黛。将军久驻马,农亩应释耒。簪裾恬食息,豺虎越阛阓。明王布德泽,此理竟谁昧。秋风落刁斗,夕露沾甲铠。岂知藜藿味,优暇乃我辈。勉君迟遁思,过雨方可爱。持杯接华烛,登俎烝肴载。庭芜欣濯濯,凉叶交??。吁嗟治乱机,倚伏纷万态。众流终赴海,群巘必宗岱。欢期且莫违,天道终有在。矧兹服平素,陈谊炯肝肺。谁能伤局促,而不思奋淬。会合如可常,能来勿辞再。
https://shici.929r.com/shici/ZfuAJU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