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
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
开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
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郭震的作品《米囊花》,诗中通过对比鲜花与果实,表达了对社会现实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开头两句“开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花朵盛开却无法为百姓带来实际利益的情景,其中“开花空道”指的是花朵虽然漂亮但没有实际用途,“胜于草”则是说这种无用的花朵比普通的野草还要多余,而“结实何曾济得民”表达了果实(即农作物)虽然重要,但在现实中往往不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它们的人。
最后两句“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则是诗人对比了田间的禾(小麦)和黍(高粱),这些农作物虽然平凡,但对于百姓来说意义重大。诗人通过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于无法听到青春时期的弦管乐声(即快乐无忧的生活)的无奈,暗示着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花与果实,以及田间农作物与音乐,抒发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心心智通,佛佛道同。十方圆满,八面玲珑。
施时也三乘教备,坐处也一切法空。
应供而来有不受之受,度世而出得无功之功。
动而常静,用时弥冲。
处处不乖兮水中夜月,物物斯应兮华上春风。
因缘和合而生,生不可生生。影生于形,响生于声。
森罗万像从峥嵘,虚空廓落无亏盈。
杳杳冥冥,灵灵明明。是其中之精,非其外之情。
见本家旷古之佛,得自己广大之经。
湛兮若存无迹像,善恶不我相随行。
物物现成观自在,人人具足常不轻。